[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及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1606.2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谭利军;董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2 | 分类号: | B29C70/4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博士科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马天鹰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具 挤压 成型 碳纤维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包括模拟块主体,所述模拟块主体中间为区域面,所述区域面的周向延伸为第一匹配间隙面和第二匹配间隙面,所述区域面上设置有凸出处,所述模拟块主体通过模具制备获得,所述模具在匹配面的对应区域面按所放加工余量值偏置面处理形成下沉槽,所述模拟块主体通过加入模具内腔里的碳纤维组、碳粉和糊状树脂热压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组铺设在模具内腔里,所述碳粉填充在模具凹处,所述糊状树脂通过下沉槽灌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成型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模拟块不仅质量轻,而且精度可高到0.05mm,实现了轻量化,方便了操作,满足了检测高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检具是生产制造业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用于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准确检查各种零部件的尺寸,判断其是否合乎标准,尤其对于汽车检测行业,通过使用检具,将零部件放到专业的检具上检测合格后即可安装,有效保证了整个流水线工作畅通和汽车零部件的互换性问题。
在设计制造产品检具过程中,有一类检具的操作使用,是通过用手持检具安装定位在汽车零部件的开口部位上,从而实现周边匹配间隙的检测,所以对于检具的整体重量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操作要方便,能够轻拿轻放;另一方面假如装在汽车白车身上,减少受自身的重力,不会使检具下沉,影响检测精度。
目前绝大多数整体仿形开口检具是采用锻铝整体加工出来,很难控制其重量,也有少部分采用碳纤维通过模具整体直接成形,虽然重量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因加工模具有一定的误差,即加工中心加工曲面通常存在0.05~0.1mm的误差,再加上材料固化后再从模具脱出,固化收缩后有0.2mm左右的变形量,因此碳纤维用模具压成型后,出模的变形量很难保证精度要求,累计误差通常不止0.3mm,因此难以兼顾轻量化和高精度的产品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碳纤维为主材料与可切削加工的糊状树脂组合用模具整体挤压成型,其功能面放余量由加工来保证精度的模拟块,不仅质量轻,而且精度可高到0.05mm,实现了轻量化,方便了操作,满足了检测高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包括模拟块主体,所述模拟块主体中间为区域面,所述区域面的周向延伸为第一匹配间隙面和第二匹配间隙面,所述区域面上设置有凸出处,所述模拟块主体通过模具制备获得,所述模具在匹配面的对应区域面按所放加工余量值偏置面处理形成下沉槽,所述模拟块主体通过加入模具内腔里的碳纤维组、碳粉和糊状树脂热压固化成型,所述碳纤维组铺设在模具内腔里,所述碳粉填充在模具凹处,所述糊状树脂通过下沉槽灌入。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组由至少两层碳纤维布中间夹环氧树脂胶压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组为等厚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模具采用酯材料或者电木材料制备,且通过机械加工加工到位。
优选的,所述模具内的下沉槽宽25~30mm,深度1.5~2.0mm。
优选的,所述糊状树脂由树脂粉、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树脂粉、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混合比例为(23~27):(23~27):(0.5~1.5)。
优选的,所述碳粉可用碳丝代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模具挤压成型的碳纤维模拟块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铺设碳纤维组:在模具的内腔里铺设碳纤维组,其中碳纤维组由至少两层碳纤维布夹环氧树脂胶压制而成;
(2)填充碳粉或者碳丝:在对应的模具凹处填充碳粉或者碳丝;
(3)灌入糊状树脂:在模具的下沉槽灌入糊状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6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