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及其封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0217.8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梅;高涛;郭辉;黄旌;陈璞;李猛;杨钰;郭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
主分类号: | G01K11/3206 | 分类号: | G01K11/3206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增欣 |
地址: | 4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光栅 温度传感器 及其 封装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包括铝板、铝箔和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嵌入在铝板上的凹槽内,且光纤光栅两端用结构胶进行固定,铝箔盖在铝板上并对凹槽和光纤光栅进行密封;铝板和光纤光栅上均匀的涂覆有环氧树脂胶液;铝板和铝箔之间采用丙烯酸胶进行粘接;本发明在增敏封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细槽和铝箔,并改变环氧树脂胶液的涂抹方式,从而改变封装方式,能迅速将温度传递给光纤光栅,降温的时候散热也快,同时,增加热膨胀效应对FBG的影响,提高温度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科技迅速发展,可变体机翼将在某些型号飞机上得到应用,但目前尚无关于可变体机翼翼表温度检测方法的报道。同时可变体机翼多工作在低温、强电场、强磁场环境,其受电磁干扰性极强。而光纤光栅是一种光纤敏感、无源器件,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强、耐腐蚀、重量轻、无连接损耗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光纤Bragg光栅本身纤细且其材料抗剪切能力差、易折断,若直接将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元件是无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因此合理的封装工艺是光纤光栅在航空工程应用中的重点,必须对其进行封装以对光纤光栅的保护,改善其传感特性并且使其准确、实时、可靠测量系统内相应部位的温度。以合理的材料为基底进行通过带动作用来进行增敏,满足可变体机翼翼表温度检测范围特别是低温-60℃~0℃需求。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与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增敏封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细槽和铝箔,并改变环氧树脂胶液的涂抹方式,从而改变封装方式,能迅速将温度传递给光纤光栅,降温的时候散热也快,同时,增加热膨胀效应对FBG的影响,提高温度灵敏度的特点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包括铝板、铝箔和光纤光栅,其特征是:所述光纤光栅嵌入在所述铝板上的凹槽内,且所述光纤光栅两端用结构胶进行固定,所述铝箔盖在所述铝板上并对所述凹槽和光纤光栅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和光纤光栅上均匀的涂覆有环氧树脂胶液。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和铝箔之间采用丙烯酸胶进行粘接。
一种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封装工艺,其步骤是:步骤一、在铝板上加工一条细槽;
步骤二、将光纤光栅放入铝板上开设的细槽中,且两端用结构胶将光纤固定,并且使光纤光栅处于松弛状态;
步骤三、将0.25ml的环氧树脂胶液均匀的涂覆在铝板和光纤光栅上,封装后再将整个试件放入恒温箱中保温,再恢复到室温,反复三次;
步骤四、通过Si425光纤光栅解调仪来测试光栅波长变化情况;
步骤五、铝箔盖在铝板上并对所述凹槽和光纤光栅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铝板的尺寸为:长450mm、宽40mm、高4mm;细槽的尺寸为:宽5mm、深1mm,长度为30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涂覆环氧树脂胶液前,先将环氧树脂胶液用真空阀抽真空,消除环氧树脂胶液中产生的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保温过程为:采用DH410 ET恒温箱加热到60℃并保持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所述铝箔的尺寸为:长40mm、宽40mm,厚0.2mm;铝板与铝箔的连接方式为:用细砂纸将铝板表面打磨粗糙,并用试剂将表面处理清洗干净,最后选用丙烯酸胶将铝板和铝箔片均匀粘贴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增敏封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细槽和铝箔,并改变环氧树脂胶液的涂抹方式,从而改变封装方式,能迅速将温度传递给光纤光栅,降温的时候散热也快,同时,增加热膨胀效应对FBG的影响,提高温度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