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的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90157.X | 申请日: | 202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祁全;刘杨;王挽涛;高博;于长水;朱学进;赵鹏;陆军;陈永兵;曹刚;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刘亚波 |
| 地址: | 215616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压配式 腰椎 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点是包括基座、压配机构和推进机构,基座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通孔,压配机构穿设在第一通孔内,压配机构设置与第一通孔开口方向相同的第二通孔,推进机构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推进机构与基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推进机构与压配机构沿水平方向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制作,可根据具体病例的情况进行快速定制,采用压配式的顶升撑开结构,不会在植入和调整姿态时对椎体造成伤害,结构简单,撑开到位后稳定性强;可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微创手术中融合器的植入,手术时间短,降低手术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方式的有效方法。主要优点包括:在生物力学上运动阶段可获得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对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可能降至最低。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主要包括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临床上还经常采用椎间融合与PLT结合的方法,成为360度融合术,以及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微创融合术。不管是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还是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所使用的所有融合器都是为了起到对患者的腰椎椎间隙能有效地撑开并恢复椎间隙高度,对病变腰椎提供生物力学上的即刻稳定性。普通的融合器为一体式结构,在通常情况下,普通融合器可在非撑开状态直接置入椎间隙,也可通过椎间撑开板或椎体上撑开钉撑开间隙后再植入椎间融合器。普通融合器在未撑开间隙的条件下进行植入时,因需用力敲打融合器,很容易发生椎体终板骨折,位置不良,最终导致手术失败。使用间隙内撑开板完成植入融合器时的撑开功能,撑开板通常有一定厚度,植入融合器时常受阻于此。融合器一旦打入,撑开板会被挤压在融合器和椎体终板之间,非常难以取下;而取下后,因为撑开板占用的空间消失,会造成撑开回弹,这时融合器相对高度不够,融合器的稳定性降低。如暴力取出还可能将刚植入的融合器带出,导致植入失败。为安全着想,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人员结合临床经验尝试开发了可撑开式的融合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1610365405.4,申请日2016.05.27,授权公告号CN105796215B,授权公告日2017.12.15,公开了一种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撑开主体,撑开主体包括固定块和可调撑块,可调撑块的尾部与固定块的尾部相铰接;撑开机构,撑开机构作用于可调撑块的头部,以便通过动作撑开机构,从而调节可调撑块与固定块之间的开合角度。本发明的融合器撑开后更符合正常腰椎生理曲度,并可有效防止其向后方滑移,避免传统长方形融合器术后因向后方移位而再压迫神经的现象。缺点是上述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公开的为呈一定角度的撑开,对于一些需要水平撑开并提供水平支撑的病例并不适用。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水平撑开并提供支撑的腰椎椎间融合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公开的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为呈角度撑开,不能应用于需要水平支撑的病例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制作,可根据具体病例的情况进行快速定制,采用压配式的顶升撑开结构,压配式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的收缩状态的高度小于腰椎椎体椎间隙,在非撑开状态直接置入椎间隙,不需要用力敲打,也不需要使用椎间撑开板或椎体上撑开钉,不会在植入和调整姿态时对椎体终板造成伤害,结构简单,撑开到位后稳定性强;可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微创手术中融合器的植入,手术时间短,降低手术费用。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市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