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确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9382.1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平;胡加伟;王彤;褚璐;王柄然;乔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联系 统暂态 稳定 确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确定方法及系统,首先建立了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网络结构保持模型,其中同步发电机采用6阶机电模型,直流采用标准电磁模型,其次根据普适能量函数模型对同步发电机的六阶机电模型和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网络结构保持模型分别进行改写,确定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能量函数;再次采用梯形积分路径法计算故障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能量函数变化曲线,利用能量函数变化曲线,分析获得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判据,最后采用二分法快速计算系统的极限切除时间,实现了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评估。本发明在交流故障引发直流逆变侧发生换相失败场景下,准确地实现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的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在逆向分布,基于LCC-HVDC的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成功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领域。自从该输电技术在瑞典首次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全球已建成近200个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在中国,区域电网之间已通过交、直流输电线路实现了互联,其中直流输电线路占了输电容量的1/3。但是,当逆变站附近的交流输电线路受到干扰,导致直流逆变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很大。交流故障同时伴随换相失败将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评估中不能忽视交流故障引发的直流换相失败,而暂态稳定裕度的快速、准确计算将有利于系统的在线动态安全评估(Dynamic Security Assessment,DSA)。
时域仿真(Time Domain Simulation,TDS)在在线动态安全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采用TDS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裕度评估时,既不方便又耗时。直接法有作为在线动态安全评估组成部分的潜力,可用于关键故障的快速筛查。并且,作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直接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量函数法既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定量评价故障后系统的稳定性,又可以快速确定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状态。在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评估领域,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能量函数,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收缩导纳矩阵模型的能量函数,另一类是基于网络结构保持模型的能量函数。
在第一类中,直流系统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第一种处理方法将直流换流器等效为相应母线上的恒流型负载,并采用分布因子消除了恒流型负载对发电机内节点的影响。第二种处理方法在推导能量函数时,考虑了低压限流控制(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Order Limiter,VDCOL)。第三种处理方法采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直流系统的动态行为,提高了基于能量函数的暂态稳定评估精度。然而,收缩导纳矩阵模型的灵活性较差,在推导能量函数时所采用的直流系统模型也不够精准,导致暂态稳定裕度的评估也不够精准。
在第二类中,一种方法是基于网络结构保持模型推导交直流混联系统的能量函数,用以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评估,其中直流模型既可以简化,又可以用详细模型来表示。另一种方法是在推导能量函数时,将直流换流器建模为基于换流器母线电压和直流电流的负载,并考虑了控制模式的切换。然而,在该类中建立的直流系统模型也不够精准,无法用以详细刻画故障后直流系统的动态行为,如可能对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带来显著影响的交流系统扰动引发的直流换相失败。
因此,现有技术在确定能量函数时换相失败很少被考虑,使得暂态稳定裕度的评估不够精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确定方法及系统,以在交流故障引发直流逆变侧发生换相失败场景下,准确地实现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的评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裕度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直流系统的直流标准电磁模型和同步发电机的六阶机电模型,构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网络结构保持模型;
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普适能量函数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9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