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油墨喷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8581.0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建荣;杨帅;孙建宇;郭壮;李志远;陆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B14/00;B05B1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油墨 喷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线缆油墨喷涂装置,包括外环体和旋转内环体,旋转内环体在外环体内旋转;旋转内环体表面具有环状储墨槽,储墨槽内具有喷嘴安装孔,喷嘴安装孔内安装有喷嘴,储墨槽内的油墨通过喷嘴喷向旋转内环体内部;外环体上具有进墨口,进墨口位置与储墨槽对应,进墨口通入的油墨进入到储墨槽内;在储墨槽的至少一侧,旋转内环体内壁上具有环状集墨槽,环状集墨槽上具有漏墨孔;在旋转内环体内侧,储墨槽与集墨槽之间的内侧面为锥面状;外环体的内侧面具有收集槽,收集槽的位置与集墨槽对应,集墨槽内的油墨经漏墨孔进入到收集槽内;本发明线缆油墨喷涂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螺旋间色线缆的喷涂生产,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油墨喷涂装置,用于生产螺旋间色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线缆行业的发展,各种线缆的应用日益广泛,电缆为了区分其用途,把电缆外表做成各种颜色,包括间色。目前,电缆行业生产的间色线主要有单间色,主色占比约70%,副色占比约30%。单间色逐渐发展为双间色,更有胜者,做成三间色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电缆,均能区分其颜色。但是,无论是单间色,还是双间色,在安装敷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间色条被遮挡,无法实现360°全角度识别电缆外观颜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油墨喷涂装置,实现螺旋间色线缆的生产,实现线缆颜色(间色)识别无死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线缆油墨喷涂装置,包括外环体和旋转内环体,所述旋转内环体在外环体内旋转;所述旋转内环体表面具有环状储墨槽,所述储墨槽内具有喷嘴安装孔,所述喷嘴安装孔内安装有喷嘴,喷嘴可根据线缆的尺寸要求进行更换,所述储墨槽内的油墨通过喷嘴喷向旋转内环体内部;所述外环体上具有进墨口,所述进墨口位置与储墨槽对应,所述进墨口通入的油墨进入到储墨槽内;在所述储墨槽的至少一侧,所述旋转内环体内壁上具有环状集墨槽,所述环状集墨槽上具有漏墨孔;在旋转内环体内侧,所述储墨槽与集墨槽之间的内侧面为锥面状;所述外环体的内侧面具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位置与集墨槽对应,集墨槽内的油墨经漏墨孔进入到收集槽内。
供墨装置(可参考现有喷码机)与进墨口相连,实现连续供墨。油墨进入储墨槽中,储墨槽中安装喷嘴(可参考现有喷码机喷嘴),在一定压力(供墨压力)作用下,实现油墨从喷嘴中喷出规定的油墨。线缆从旋转内环体穿出,并在旋转内环体内行走,即线缆有水平前进的线速度。此时,旋转内环体旋转,带动喷嘴旋转喷墨运动,实现在线缆上形成螺旋形喷涂效果。油墨在线缆表面风干,如线缆可依靠自身的高温(生产时产生)有利于油墨的风干及耐擦性。从喷嘴中喷出的油墨,可能会有部分未对准线缆或泄露的油墨,通过旋转内环体内侧面的坡度结构(即内侧面为锥面状),通过漏墨孔进入到外环体内侧面的油墨收集槽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剩余油墨的回收再利用。具体地,所述收集槽连接有回收管,回收管将收集槽内的油墨排出再利用。
因为油墨的喷涂需要一定压力或者说供墨装置可提供一定压力的油墨,为了防止油墨从外环体和旋转内环体之间泄露,所述储墨槽的两侧,所述旋转内环体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第一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储墨槽任一侧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如常见的储墨槽每一侧均设置两个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
同理,所述收集槽的两侧,所述外环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环形第二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收集槽任一侧至少设置一个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如常见的储墨槽每一侧均设置两个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
油墨从进墨口进入后,虽然有压力,但是内壁在不停旋转,且喷嘴处会泄压,所以作用于内腔和外环比间隙中的压力相对较小,不易漏墨。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储墨槽的截面为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8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天器热试验参考点热响应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切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