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8570.2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光;马恒;韦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10/052;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2 | 代理人: | 郭平平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复合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电解黑磷;(2)制备多孔海绵状黑磷;(3)制备多孔海绵状黑磷/硫复合正极材料。该制备方法过程简易,无污染,适合批量成产,有利于其商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应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对能源设备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mAh﹒g-1)和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600Wh﹒kg-1),作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能存储候选材料之一。不过锂硫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依然缓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2)硫及其绝缘层的体积膨胀现象;(3)不同多硫化物中间体之间的缓慢转化动力学;(4)锂枝晶的形成和锂阳极的缺点。上述问题明显制约了锂硫电池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针对上述缺点目前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一种为隔膜改进、锂金属负极保护、锂硫阴极优化等;另一种则是将硫阴极封装在导电主体材料中,用于硫的储存和限制。黑磷(BP)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约1000cm2/Vs)、理论比容量、高Li+扩散常数以及与硫的高结合能,均表明BP可以与多硫化锂(LiPS)进行化学结合,是有前景的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材料。
将层状的块体黑磷剥离成单层或多层的黑磷烯是进一步调控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效手段。目前黑磷的剥离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超声剥离法、微波剥离法和电化学剥离法。非电化学剥离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控制所得黑磷纳米片的尺寸。而电化学剥离法可以通过控制外加电压、电流、电解液等因素来决定制备得到的纳米片的尺寸大小和厚度。现有技术均是将电化学剥离的黑磷直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简易,无污染,适合批量成产,有利于其商业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解黑磷:将黑磷置于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制得海绵状黑磷;
(2)制备多孔海绵状黑磷:对步骤(1)制备所得的海绵状黑磷进行水汽刻蚀,制得三维多孔海绵状黑磷;
(3)制备多孔海绵状黑磷/硫复合正极材料:首先将硫与步骤(2)制备所得的多孔海绵状黑磷进行混合研磨;然后置于通氩气的管式炉中在155℃下保温12小时,得到多孔海绵状黑磷/硫复合正极材料。
所述步骤(1)中电解电压为10~30V,电解时间为20min。
所述步骤(1)电解槽中以BP晶体为阴极,铂板为阳极;在100mL浓度为10mol/L的DMF溶液中加入10mL碳纳米管溶液和1.85g四丁基溴化磷制备阴极电解质;阳极电解质与阴极相同。
所述步骤(2)中水汽刻蚀具体操作为:将步骤(1)制备所得的海绵状黑磷置于通氩气的管式炉内,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然后通30分钟70℃的水汽,再保温30分钟;待管式炉温度降至室温后,得到多孔海绵状黑磷。
所述步骤(3)中混合研磨3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电解黑磷块得到海绵状的黑磷,然后通过水汽刻蚀制备出多孔海绵状黑磷。创新性地对剥离后的黑磷进行水汽刻蚀处理,通过水汽刻蚀在黑磷表面制备出多孔结构,与现有技术中仅仅电化学剥离后的黑磷相比,多孔海绵状黑磷表面上出现的孔结构可以有效抑制锂硫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在黑磷与多孔结构的协同作用下,多孔海绵状黑磷/硫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未经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8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