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充换电设备用直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8240.3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贾俊国;于文斌;朱卫东;张峰;宋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3/33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充换电设 备用 直流 剩余 电流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充换电设备用直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包括整流柜和与整流柜的直流输出端通信连接的若干充电终端,整流柜的输入端连接有若干交流进线。还包括与交流进线对应设置的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和塑壳断路器,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设于交流进线上,并用于检测回路的剩余电流,每个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的输出端均与漏电集中器的输入端连接,漏电集中器用于剩余电流的求和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漏电集中器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塑壳断路器用于控制交流进线的通断并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通过励磁脱扣线圈驱动塑壳断路器通断。可在分流前对漏电电流采集,跳开充电模块交流进线端,保护更加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充换电设备用直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何高效安全的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成为有待提高的问题。分体式充电桩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常用设备,分体式充电桩一般由整流柜和若干充电终端组成。整流柜将交流整流成直流,并通过功率分配将直流电分配到各个充电终端。整流柜根据充电车辆需求功率事实调整功率分配,以满足充电需求。由于功率较大,一般整流柜采用多路进行方式,当其内的充电模块采用非隔离式拓扑结构时,如果此时在直流侧发生直流漏电,漏电电流在交流进线处分流,充电终端进线处检测到漏电电流只有直流漏电电流的一半,达不到漏电保护动作定制,断路器不会跳闸,无法有效起到电流保护。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充换电设备用直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在分流前就对漏电电流进行采集,可快速跳开充电模块交流进线端,能在各种工况下检测完整漏电电流,保护更加全面。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充换电设备用直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包括整流柜和与整流柜的直流输出端通信连接的若干充电终端,所述整流柜的输入端连接有若干交流进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交流进线对应设置的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和塑壳断路器,所述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设于交流进线上,并用于检测回路的剩余电流,每个所述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的输出端均与漏电集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漏电集中器用于剩余电流的求和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所述漏电集中器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塑壳断路器用于控制交流进线的通断并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通过励磁脱扣线圈驱动塑壳断路器通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直接检测交流进线端的漏电情况,漏电集中器用于将漏电的剩余电流与预设值比较,当发现漏电时,将信息传递至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给励磁脱扣线圈供电,塑壳断路器跳闸,实现断路,有效保护充换电设备。可在分流前就对漏电电流进行采集,可快速跳开充电模块交流进线端,能在各种工况下检测完整漏电电流,保护更加全面。
进一步来说,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与励磁脱扣线圈对应设置的继电器,每个所述继电器均包括一个常开触点和一个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通过硬接线与漏电集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常开触点通过硬接线与对应设置的励磁脱扣线圈连通。当漏电集中器判断于剩余电流大于预设值时,充电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常开触点闭合,励磁脱扣线圈得电,塑壳断路器跳闸。
进一步来说,所述漏电集中器与充电控制器还通过RS485总线通信连接,实现两者的信息交互。
进一步来说,所述交流进线为两根。
进一步来说,所述直流剩余电流探测器通过RS485总线与漏电集中器通信连接,实现两者信息交互。
进一步来说,每个所述塑壳断路器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若干充电模块,每个充电模块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有一个充电终端,所述充电模块和充电终端之间的线路上设置有进行功率分配的功率分配接触器。
进一步来说,所述充电控制器还通过CAN总线与车辆BMS连接。当充电控制器接收到漏电信息后,发送停止充电报文,通知车辆停止充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8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杯盖及装有该杯盖的冰沙杯
- 下一篇:膝关节康复牵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