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7854.X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雷斌;廖启明;陈小慧;王刚;童心;刘小敏;袁伟;莫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刚钻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E02D5/38;E02D11/00;E02D5/66;E02D5/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周婷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回转 套管 截面 护壁 方法 | ||
1.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施工场地测量定点桩心,吊装全回转钻机与桩心同轴重合;
S2、按照桩身设计要求,加工多段外套管及直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直径的内套管,吊装所述外套管与全回转钻机连接,所述外套管与桩心同轴布置,所述全回转钻机下压所述外套管钻进至设计标高;
S3、吊装所述内套管与全回转钻机连接,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同轴布置,全回转钻机下压所述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上端与外套管的上端平齐,所述内套管的下端延伸至外套管的下方,且穿过溶洞区钻进至持力层面;
S4、全回转钻机更换连接岩钻头,所述全回旋钻机驱动岩钻头在内套管内钻进至桩底标高,形成桩孔,所述桩孔的下端延伸至内套管的下方,延伸至微风化灰岩中;
S5、起吊制作好的钢筋笼到桩孔的上方,按垂直度要求,将钢筋笼下放至桩孔内,然后在桩孔中安放灌注导管,所述灌注导管的底部与桩孔的底部具有灌注间隔,根据所述桩孔内待灌注的混凝土的灌注量,确定所述灌注间隔;
S6、通过所述灌注导管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
S7、在灌注混凝土的同时,起拔所述桩孔内的内套管;在起拔所述内套管的同时,所述内套管的底部在桩孔内的混凝土的液面的下方,持续观察混凝土的液面上升的高度,当混凝土的液面达到灌注设计高度,将所述内套管拔出桩孔;
S8、当所述内套管拔出桩孔后,通过所述全回转钻机起拔所述外套管,在起拔所述外套管的同时,同步往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所述混凝土的顶部延伸至桩孔的上方,待所述混凝土凝固后,拔掉所述外套管,所述混凝土在桩孔内形成桩身,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桩身包括直径依序减少的上部段、中部段以及下部段桩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外套管的直径为2.6m,所述内套管的直径为2.2m,所述外套管通过全回转钻机的驱动下压,钻进深度为桩顶以下50m。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按垂直度和桩心同轴重合的要求,所述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间隙中嵌入调节所述外套管及所述内套管之间同轴布置的若干定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套管在下压过程中,使用旋挖钻机同步从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套管内取土,且保持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套管的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2.5m,截止钻进至要求的标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桩孔具有延伸至微风化灰岩中的嵌岩段,所述嵌岩段的直径为2m,深度为4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桩身的上部段截面直径为2.6m,中部段截面积为2.2m,下部段截面积为2m;所述桩身的桩深≥80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呈扇环状,若干所述定位结构环绕所述内套管外壁均匀布置,每一所述定位结构之间通过弹性带相互连接;所述定位结构具有外弧形面和内弧形面,所述外弧形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内弧形面与所述内套管的内壁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形面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内置有检测所述外套管内壁与所述内套管外壁之间的挤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控制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形面具有安装所述弹性层的弧形槽,所述弹性层沿所述弧形槽的弧形轨迹填充布置,所述弹性层朝背离所述弧形槽底部方向延伸,且凸出至所述弧形槽的槽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注桩全回转双套管变截面护壁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弹性层中设置若干个,每一所述压力传感器以等距方式沿所述弹性层的延伸轨迹而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刚钻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刚钻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8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