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7211.5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梁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经龙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41120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器,该直线器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直线器包括松线组件和压紧件,松线组件开设有开口;压紧件与松线组件活动连接,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凹型的捋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时,双绞线被捋直。本发明的直线器通过凹型的捋直腔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达到快速地将松开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线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器。
背景技术
双绞线是一种弱电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导线组成的。把两根含绝缘层的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出来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有效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双绞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端部接上端头才可以作为信号传输线使用,但是双绞线中的每根芯线都是为螺旋状态无法快速与端头接上。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局域网的布线中高质量网线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双绞线高效率、高质量被捋直问题也将日渐突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器以解决双绞线的端部部分为螺旋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直线器,该直线器用于将松开的双绞线捋直,双绞线由两根芯线缠绕形成,直线器包括松线组件和压紧件,松线组件开设有开口;压紧件与松线组件活动连接,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凹型的捋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出经过捋直腔时,双绞线被捋直。
可选地,压紧件能够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线型的复直腔,其中,在双绞线往外拉依次经过捋直腔、复直腔后,双绞线被捋直和复直。
可选地,松线组件开设有与开口连通的松线腔,松线腔用于卡紧双绞线,其中,在双绞线穿过开口进入松线腔卡紧后,松线组件自转并且双绞线逐步向所述松线腔内部推进以逐步松开双绞线。
可选地,松线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第一子腔分别与第二子腔和开口连通,第一子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双绞线的直径,第二子腔的高度小于双绞线的直径,且大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捋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复直腔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线的直径。
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和上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有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可选地,松线组件包括手持件、上配件和下配件,手持件开设有开口,上配件、下配件与手持件连接围设形成松线腔,压紧件与手持件转动连接,压紧件、下配件与手持件围设形成有捋直腔。
可选地,捋直腔由多个凹型腔组成。
可选地,直线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分别与松线组件和压紧件连接;其中,在压紧件被按压时,压紧件运动至开口处与松线组件形成捋直腔,弹性件呈变形状态。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的直线器通过凹型的捋直腔不断改变芯线的弯曲角度从而达到快速地将松开的双绞线变为捋直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在松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在捋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直线器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经龙,未经梁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