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5509.2 | 申请日: | 202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赵虔;张雷;王东俊;邓杰文;刘国栋;谭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2 | 分类号: | G01R1/02;G01R1/04;G01R1/18;B25H1/00;B64F5/6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何巍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电磁 干扰 目标 定位 转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包括建立在地基基坑内的支撑主体,支撑主体中部贯穿安装有中心定位轴,中心定位轴下部固定设置有光电转换装置,光电转换装置通过信号输出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所述电气控制柜固定在最下部的地基上;中心定位轴上部安装有转台,转台上部固定有转台台面,转台台面两侧的基坑设置有安装基座,安装基座内安装有与转台台面侧面接触的铜刷;中心定位轴两侧还设置有驱动转台转动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通过电机控制线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地基内还埋设有铜网。本发明保证了目标定位转台及被测试目标的安全性,同时消除了电磁干扰对屏蔽暗室电磁环境的影响,提高测试结果的置信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外界空间电磁环境日益趋于复杂,在开阔场开展大尺寸目标特性测试已不满足技术需求。随着屏蔽暗室建造技术的发展,国内大部分隐身测试测试场地由开阔场搬至屏蔽暗室,并根据技术需求建设目标定位转台,用于目标定位及控制目标调整姿态角,以获得了更全面的测试数据。
电磁兼容性设计一直是转台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电磁干扰也是转台设计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即转台本身需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同时,又要确保不影响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小环境背景电磁噪声,不影响测试结果。本发明中提及的目标定位转台,由于测试需求,需采用大功率电机驱动,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发现,转台的交流伺服驱动单元给电机供电,动力线传输的电流频率比较高,给外部的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将影响暗室的环境背景,无法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转台系统中的控制器、驱动器的接口电路、测角传感器、载荷传感器等高精度传感器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造成传输数据错误,对目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目前大尺寸、重载荷目标定位转台的电磁干扰问题,提高测试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测试精度的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降低电磁干扰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包括建立在地基基坑内的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中部贯穿安装有中心定位轴,所述中心定位轴下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有光电转换装置,所述光电转换装置通过信号输出电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所述电气控制柜固定在最下部的地基上;中心定位轴上部安装有转台,所述转台上部固定有转台台面,所述转台台面两侧的基坑设置有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内安装有与转台台面侧面接触的铜刷;中心定位轴两侧还设置有驱动转台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通过电机控制线缆与电气控制柜连接,地基内还埋设有铜网。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目标定位转台系统将传统中心电机驱动模式更改为边缘驱动的新型结构来进行电磁干扰控制;伺服电机布置在转台的边缘,伺服电机的电磁干扰衰减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对角度编码器等较易受电磁干扰的器件影响有限;目标定位转台系统的电气控制柜放在转台台面中心以下位置附近,通过电机控制线缆对伺服电机进行远程控制,并将光电转换装置进行屏蔽处理,减少转台驱动电机对控制电缆及控制柜控制软件的影响,减少非人为的误动作;地基埋入铜网,防止外部电磁信号对转台系统造成干扰,也可有效防止外部电磁信号通过转台对屏蔽暗室电磁环境造成影响。将电气控制柜由电机附近更改至地基底部,增加与伺服电机的直线距离,减小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对软件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均匀分布铜刷,铜刷具备柔性,可保证与转台台面6的全接触且不影响转台运行。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现有的目标定位转台系统,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使其需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的同时,又要确保不影响测试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小环境背景电磁噪声,不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主要针对抗电磁干扰能力的结构进行描述,其目标定位转台的基本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内容,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赘述。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置于转台的边缘,距离地基基坑底部的距离不小于4m,距离中心定位轴的距离不小于7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