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5317.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洪俊安;周诗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达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00;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核酸 检测 耗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包括连接体、样本管和反应管,连接体上设有与其成一定角度的样本穿刺管和反应穿刺管,样本穿刺管和反应穿刺管位于连接体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连接体的两端,连接体上设有连通样本穿刺管和反应穿刺管的流道,连接体上设有连接样本穿刺管的第一定位座和连接反应穿刺管的第二定位座,反应管与第二定位座插接连接,实现全封闭式连接,防止样本外泄,避免感染,以及可防止样本被污染,且可实现样本的定量转移以及样本的留存,实用性强,适于大批量生产。另外还提供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的方法,利用上述耗材通过两次离心来将样本从样本转动到流道再转移到反应管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染性疾病PCR检测的领域,通常在样本管里预先注入样本保存液或核酸释放剂,然后将采集的样本放入样本管中,将样本管密封,然后运送的检测场所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重新打开样本管管盖进行取样,将定量的样本溶液滴入存有核酸扩增反应试剂的反应管中。由于样本管的管盖打开,与外界环境接触,存在检测人员被感染或样本被污染的风险。并且通常要在具备相应防护等级的场所进行检测,不利于传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筛查。
中国发明专利CN102534011A(公开日为2012年07月04日)公开了一种全密闭式靶核酸扩增产物快速荧光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是扩增反应结束后,把反应管在不开盖的情况下放入在密闭性的装置内,在该密闭性装置内反应管被破壁,使反应管内扩增产物与密闭装置内预置的检测液反应,然后进行荧光检测,判读结果。所述装置包括PCR管、离心管和一顶针塞,所述PCR管能置于离心管中,所述顶针塞具有能刺破PCR管的穿刺针,离心管具有可密闭的管盖。该专利是通过将PCR管放入离心管中,通过盖合离心管的管盖时,管盖对PCR管有压力,离心管内的顶针塞就会刺破PCR管,使PCR管中的溶液落入离心管中,实现了溶液在密封环境中转移。但是,该专利是实现扩增后的核酸溶液的转移,未公开采样后放入样本管中的样本溶液如何转移到PCR管中,并且现有的PCR管中已采用了荧光PCR溶液,无需转移到离心管。若通过该专利的结构转移样本管中的样本溶液到PCR反应管中,可实现封闭环境下转移,避免感染,但是该专利的结构会使样本管中的溶液全部进入到PCR反应管中,导致样本过量,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并且样本溶液无法留存,不能进行重复检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定量转移样本且可留存样本的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及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封闭式核酸检测耗材,包括连接体、样本管和反应管,所述连接体上设有与其成一定角度的样本穿刺管和反应穿刺管,所述样本穿刺管和所述反应穿刺管位于所述连接体的同一侧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体的两端,所述连接体上设有连通所述样本穿刺管和所述反应穿刺管的流道,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样本穿刺管从所述第一定位座穿出,所述样本管与所述第一定位座插接连接,所述反应穿刺管从所述第二定位座穿出,所述反应管与所述第二定位座插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应穿刺管与所述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样本穿刺管和所述流道的连通处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具有一定距离,使所述样本穿刺管和所述流道的连通处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定量腔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样本穿刺管设有主管道和连接管道,所述主管道通过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流道连通,所述连通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主管道的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道的底面设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位于所述反应穿刺管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一端,所述反应穿刺管与所述漏液槽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样本管与所述第一定位座螺纹连接,所述反应管与所述第二定位座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样本管与所述第一定位座卡扣连接,所述反应管与所述第二定位座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体背离所述样本穿刺管和所述反应穿刺管的一侧为透明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达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达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稻田周丛生物的氮素拦截与回用方法
- 下一篇:单旋翼多螺旋桨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