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459.6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9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单梅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冠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51811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充电式 智能 无线耳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发声单元、蓄电池、充电电路板、无线接收模组、光伏控制器及太阳能电池板,发声单元、蓄电池、充电电路板、无线接收模组、光伏控制器设置在耳机壳体内,发声单元与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耳机壳体上设有对应发声单元的入耳部,充电电路板内设有充电电路,蓄电池的输入端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电路设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无线接收模组连接,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耳机壳体上,太阳能电池板与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人性化和安全方便的充电方式,同时,还能够通过节能环保的方式获取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耳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早已在人群中普及,不过因为智能终端的电池蓄电能量有限,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电量耗尽而影响正常使用,而一般的充电宝等可携带充电器,体积较大,且需要有线充电。另外,有线充电有时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比如当人们正在使用蓝牙耳机时,如果蓝牙耳机没电的话,采用有线充电时,布线麻烦,影响人们的使用,甚至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可以实现人性化和安全方便的充电方式,同时,还能够通过节能环保的方式获取电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包括耳机壳体、发声单元、蓄电池、充电电路板、无线接收模组、光伏控制器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发声单元、蓄电池、充电电路板、无线接收模组、光伏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耳机壳体内,所述蓄电池、光伏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无线接收模组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板的下表面,所述发声单元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耳机壳体上设有对应所述发声单元的入耳部,所述充电电路板内设有充电电路,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设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模组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所述耳机壳体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控制器包括沿着太阳能电池板到充电电路依次连接的CPU微处理器和模数转换器。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沿着所述耳机壳体的外围贴附在耳机壳体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壳体为圆柱形,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相对应为圆环状。
可选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电磁感应线圈,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电磁感应接收能量。
可选的,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电感线圈,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电磁共振接收能量。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耳机后盖。
进一步的,所述发声单元为圆柱形扬声器。
进一步的,该太阳能充电式智能无线耳机还包括环形的耳帽,所述耳帽套设于所述入耳部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具备有无线充电功能,可通过电磁感应或电磁共振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避免了布线的复杂和不便,方便了用户;
(2)本发明具备有太阳能充电功能,通过表面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吸收太阳能的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该电能存储到蓄电池中用于对无线耳机供电,当蓄电池中的电量足够时,光伏控制器切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同时防止蓄电池向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反放电,以保证持续稳定工作;
(3)在用户使用本发明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无线耳机无电,而耽误正常使用,另外,也避免了有线充电带来的布线麻烦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冠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冠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