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即时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390.7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连运河;徐美利;王寒菊;韩晓冉;张春雨;杨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曲周县农业农村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14;G01N30/7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幸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甜菊糖 生产过程 样品 即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即时检测的方法,属于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其步骤:(1)取已知含量的甜菊糖苷,配制成不同糖苷含量的溶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1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得出糖苷含量和吸光度关系的计算公式;(2)取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的样品,经SPE小柱除杂后,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1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通过步骤(1)中的公式计算出糖苷的含量。本发明检测方法糖苷含量在0.01‑0.5mg/mL范围内线性范围良好,日间精密度<10%,将检测时间由30min以上缩短至3min以内,实现了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的即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即时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巴西,是目前已知甜度较高的糖料植物之一,已成为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三种天然糖源。甜菊糖苷为甜叶菊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贝壳杉烯二萜苷类物质,分子中含有多个糖基片段,易溶于水,是一种零热量的高倍甜味剂(其热量为蔗糖的300-500倍)。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国和甜菊糖苷生产供应国,2017年出口额达15亿人民币,国内甜菊总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
目前,甜菊糖苷含量或方法的检测主要为HPLC法,如GB 8270-2014。文献研究也多集中于甜菊糖苷高精度检测方法的开发,如Caroline等研究的HILIC-MS/MS方法(J.Agric. Food Chem.2013614711312-11320)对主要甜菊糖苷进行定量分析2011年,ValerioPieri等采用1H NMR对主要甜菊糖苷成分进行定量等。该类方法主要针对甜菊糖苷成品,检测方法精度高,可满足甜菊糖市场的交易公平性及科学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甜菊糖生产过程很多环节甜菊糖苷需要即时检测,如甜菊糖提取后富集,行业内均采用吸附树脂完成。树脂吸附过程需尽量减少杂质在吸附树脂上的吸附,通常吸附树脂透甜,即甜菊糖苷泄漏临界点,切换吸附系统,启用下一套吸附树脂,进行单独或串联吸附。而树脂解析过程,则是使用尽量少的解析溶剂将糖苷解析完全,解析溶剂进液完成后,树脂柱孔穴中会残留一定体积的溶剂,需要使用水将该部分解析溶剂顶出,顶出液也称作解析尾液,解析尾液接收终点通常通过测量解析用溶剂的密度来判断,但溶剂中含有不同量的糖苷对溶剂密度影响较大。但目前,吸附过程中糖苷泄漏临界点和解析终点的判断多依靠工人口尝判断,一方面因味觉差异每个工人判断标准不统一,影响工艺稳定性,且该方法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限制甜菊糖行业的发展。
现有甜菊糖苷检测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不同物质极性不同,在液相分离柱上保留时间不同,将甜菊糖苷产品和其它杂质成分分离后,进行定量分析。该类方法虽检测精度高,但检测运行时间至少需要30min,无法满足生产即时检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即时检测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甜菊糖苷生产过程样品即时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已知含量的甜菊糖苷,配制成不同糖苷含量的溶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1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得出糖苷含量和吸光度关系的计算公式;
(2)取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的样品,经SPE小柱除杂后,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1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通过步骤(1)中的公式计算出糖苷的含量。
所述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的样品为树脂处理过程中样品,包括吸附树脂下柱液和解析尾液。
所述甜菊糖苷生产过程中的样品糖苷含量为0.01~0.5mg/mL。
所述SPE小柱的填料为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强碱交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交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床。
所述SPE小柱直径为1cm,装填高度为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曲周县农业农村局,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曲周县农业农村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