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214.3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青;王晓红;谢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长青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10;A61M16/16;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段凯 |
地址: | 3425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管 切开 患者 加温 加湿 防痰液 喷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包括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痰液收集气囊、瓣膜组件、加湿液化装置,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球形主体,球形主体底部设有连接头一,顶部设有连接头二,瓣膜组件与连接头二可拆卸连接,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底部一侧通过痰液收集管与痰液收集气囊连接,本发明在使用时,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可以避免痰液喷出装置外并可对痰液进行收集,其底部一侧设置的痰液收集气囊及注射器连接头可对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内的痰液进行抽出、清理,加湿液化装置可以对进入气道的氧气进行加温加湿,防止痰液粘稠而形成痰栓、痰痂堵塞气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安全,且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很多颅脑外伤术后或者是颅脑肿瘤术后长期昏迷的病人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需要长期带管生存,管口直接与外界相通,管口的暴露易造成异物掉入气管内,为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及保持空气湿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在导管口覆盖两层湿纱布后用胶布固定于颈部,防止脱落,但常因患者翻身等而脱落,达不到湿化气道的作用,气道粘膜干燥且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屏障功能降低,影响气体交换的量和质,痰液干涸不易咳出,易形成痰痂或痰栓而堵塞患者气道,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另外,气管切开套管安装在病人的颈部,一端伸入气管内,病人咳嗽时会将痰液经套管口喷到外部,弄脏床单等物品,影响病房环境,并增大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设计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是相关领域内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包括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痰液收集气囊、瓣膜组件、加湿液化装置,所述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球形主体,所述球形主体底部设有连接头一,顶部设有连接头二,所述瓣膜组件与连接头二可拆卸连接,所述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底部一侧通过痰液收集管与痰液收集气囊连接,所述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顶部一侧通过加湿液化管与加湿液化装置连接,所述加湿液化装置外设有加温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瓣膜组件包括呼吸瓣膜、说话瓣膜。
进一步地,所述球形主体底部通过连接头一连接气管切开套管,所述连接头一内侧壁与气管切开套管外壁之间设有痰液收集空隙,痰液收集管连接于痰液收集空隙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痰液收集气囊出口端设有注射器连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液化装置入口端通过氧气管连接氧气发生装置,所述氧气管为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温组件包括周向设置于加湿液化装置外的数个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之间设有温度采集器,所述电加热丝外套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设有与电加热丝、温度采集器连接的温度控制器,所述电加热丝、温度采集器、温度控制器经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液化装置包括液化杯、设置于液化杯内部的雾化器、以及可拆卸设置于液化杯顶部的杯盖。
采用以上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在使用时,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可以避免痰液喷出装置外并可对痰液进行收集,其底部一侧设置的痰液收集气囊及注射器连接头可对防痰液喷溅保护装置内的痰液进行抽出、清理,其顶部一侧的加温加湿液化装置可以对进入气道的氧气进行加温加湿,可以防止痰液粘稠而形成痰栓或痰痂,使痰液易于咳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加温加湿及防痰液喷溅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长青,未经宋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民用改性甲醇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薄膜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