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沿岸垃圾自检打捞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3732.3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田治成;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治成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01D35/02;B01D29/01;F03B11/08;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4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沿岸 垃圾 自检 打捞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沿岸垃圾自检打捞设备,包括引流槽体,所述引流槽体内分为进水区和排水区,所述进水区的内底壁安装有排杂座,所述进水区的内侧壁对称安装有两个发电机组,所述排水区的内侧壁上转动插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安装有动力水轮。通过动力水轮利用水流动力使得传动管轴通过可控锥齿轮和排杂锥齿轮带动排杂轴和排杂螺旋叶打捞进入引流槽体内的垃圾,同时通过可控锥齿轮实时检测排杂锥齿轮的工作状态,通过调节电机、控制器和油罐独立控制可控锥齿轮与排杂锥齿轮的配合状态,实现垃圾独立打捞互不干扰,工作效率高且不消耗外部能源,更加环保,且能够避免设备被垃圾卡坏并能够及时提示管理人员,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沿岸垃圾自检打捞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环保问题是各行各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的严格环保执行政策代表着环保问题亟待解决,河道垃圾是水源环保的重要待解决问题之一。
现有的河道垃圾处理通常采用机器浮船打捞或利用垃圾始终向岸边漂动采用岸边机器打捞,这些手段均需要电机或内燃机提供打捞动力,耗能且不环保,不符合环保理念,且在打捞到较为坚硬的垃圾时会卡住导致其余部分均会停止,造成打捞间断,影响打捞效果和成果,且由于设备位于水中,无法判断工作情况,卡住后无法知晓,易导致断轴或滑齿等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道沿岸垃圾自检打捞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沿岸垃圾自检打捞设备,包括引流槽体,所述引流槽体内分为进水区和排水区,所述进水区的内底壁安装有排杂座,所述进水区的内侧壁对称安装有两个发电机组,所述排水区的内侧壁上转动插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安装有动力水轮,所述引流槽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垃圾集中池。
优选地,所述排杂座包括排杂斜面,所述排杂斜面上等距开设有多个排杂槽,所述排杂座的底部等距开设有多个水流通道,每个所述水流通道均与对应的排杂槽连通,每个所述排杂槽与对应水流通道的连接处均安装有防护滤网。
优选地,所述排杂座内倾斜嵌设有排杂管,所述排杂管的一端延伸至垃圾集中池的上方,所述排杂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杂孔,每个所述排杂槽的上端内壁上均开设有排杂通道,多个所述排杂通道分别与多个排杂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杂座内开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供电柱,两个所述供电柱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传动管轴,所述传动管轴上等距安装有多个可控锥齿轮。
优选地,每个所述排杂槽内均转动安装有排杂轴,每个所述排杂轴上均安装有排杂螺旋叶,每个所述排杂轴的上端均延伸至传动腔内并安装有排杂锥齿轮,每个所述排杂锥齿轮均与对应的可控锥齿轮配合。
优选地,所述传动管轴上对称安装有两个从动轮,所述动力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引流槽体的外侧并安装有两个主动轮,每个所述主动轮上均安装有传动带,每个所述传动带均穿过排杂座并与对应侧的从动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控锥齿轮包括锥型轮体,所述锥型轮体内环形等距开设有多个控制腔,每个所述控制腔内均密封滑动安装有活塞板,每个所述活塞板上均安装有齿板,每个所述齿板均延伸至锥型轮体的外侧并在侧壁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传动管轴位于每个可控锥齿轮处的内壁均环形等距插设有多个导油管,多个所述导油管之间共同安装有油罐,所述油罐内密封滑动安装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远离导油管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调节螺纹杆,所述油罐的外侧滑动安装有护套,所述护套远离导油管的一端嵌设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调节螺纹杆远离活塞柱的一端延伸至油罐的外壁并与调节电机的机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导油管远离油罐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控制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治成,未经田治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