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耐药突变新生抗原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3419.X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2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浩;马赛;张崇骞;闫成海;张晓霞;J·彭;D·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而达药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C07K14/71;C12N15/12;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荣文英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三代 表皮 生长因子 受体 抑制剂 耐药 突变 新生 抗原 应用 | ||
本申请发明提供了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耐药点突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片段序列的新生抗原(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QLMPFGSLL和SEQ ID No 02:QLMPFSCLL),以及包含该肽或RNA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组合物,该系列抗原肽具有激活T细胞的作用,为预防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联合三代EGFR抑制剂治疗EGFR突变或者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本发明涉及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突变新生抗原EGFR C797S、G796S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新生抗原及其在药物、疫苗中的用途,涉及药物组合物、DC 细胞、靶向性免疫细胞群、疫苗、抗体及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两大类型,其中非小细胞癌占 85%。目前多种基因突变与表达异常等分子机制也被证实与非小细胞癌发病相关,其中EGFR是主要的驱动基因,全球非小细胞癌患者中EGFR 突变频率为17%,亚裔人群更为敏感,突变频率约为40%。目前,全球上市的EGFR抑制剂主要针对于Exon19和21的EGFR突变(占比85%左右,包括L858R和Del19)。根据作用靶点、结合位点、抑制机制以及临床耐药性表现,主要将EGFR抑制剂分为三代。第一代EGFR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主要采用与ATP竞争性结合的方式,对于在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的EGFR 进行抑制。一代EGFR抑制剂除了会竞争性抑制突变的EGFR蛋白,也能抑制正常细胞的EGFR功能,导致了皮疹,腹泻和无食欲这些副作用的产生。此外,一代药物对于具有脑转移的情况效果不佳,而且大部分患者都会在使用药物一年左右出现耐药性,其中60%耐药患者EGFR会发生T790M阳性突变。三代EGFR抑制剂阿斯利康的AZD9291(奥希替尼)是首个针对EGFR T790M突变的抑制剂,能靶向非小细胞肺癌的 EGFR基因突变(包括Exon18,19,21突变),此外对于脑转移具有显著的临床改善。奥希替尼也会遇到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耐药机制分为 EGFR基因相关的突变和非EGFR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异常,其中一线耐药中MET扩增15%,EGFR C797S突变7%,二线用药耐药MET扩增 19%,EGFR C797S突变15%。虽然目前针对EGFR C797S位点的小分子抑制剂正在开发,但是目前还尚未有批准的用于治疗EGFR三代抑制剂耐药后EGFR相关基因突变的方法。
肿瘤新生抗原(Neoantigen)是由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的异常抗原。因其仅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可降低免疫耐受性,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靶点。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导致大量体细胞基因突变。多数突变(即伴随突变) 是肿瘤内部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并不能促进肿瘤生长。少量突变(即驱动突变)可影响正常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生长。据统计,有140多种突变基因可促进肿瘤生长。这些基因均可表达产生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异常蛋白,继而这些异常蛋白组被加工成抗原决定簇,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递呈,进而被T淋巴细胞当作外侵抗原识别。而EGFR三代抑制剂耐药后产生的新生抗原也是潜在的新生抗原。利用肿瘤新生抗原的肿瘤疫苗的开发是目前的热点。
用于免疫治疗的肿瘤疫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蛋白质和多肽疫苗、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抗独特型肿瘤疫苗。这些疫苗能够杀伤肿瘤的主要机制是使患者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特异性杀伤等,其中CTL特异性杀伤在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肿瘤特异性多肽是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主要诱导CTL并引起CTL 特异性杀伤靶细胞。肿瘤特异性多肽包括肿瘤突变的多肽以及肿瘤特异性高表达的多肽。其中肿瘤突变的多肽由于只存在于患者的肿瘤组织,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异性靶点,具有安全性好、副作用小等特点。靶向肿瘤突变的多肽免疫治疗,以多肽特异性DC-CTL、以及TIL过继回输等方法为代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而达药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倍而达药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4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