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及其安装装置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3039.6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希改;邹伟;王凯威;姚传滨;王景才;陈天河;孟杰;于子健;鲍士民;高文升;高建君;刘吉兵;韩新华;刘世国;张子树;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0 | 分类号: | B23P11/00;B23K31/02;B23P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换热器 立式 组装 工艺 及其 安装 装置 应用 | ||
本公开涉及热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及其安装装置与应用。所述工艺将换热管垂直于地面穿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底管板制作;2)折流板组装:将全部折流板钻孔并吊装定位,任意两个折流板对应的孔同心;3)换热管穿装:用吊装护笼保护换热管穿过折流板上的孔,穿装时,先对外圈的换热管进行穿装,依次呈米字形对称完成剩余换热管穿装;4)壳体组装:将壳体上焊接轴式吊耳,吊耳承担整个换热器的重量,将壳体吊装,壳体长度能够保证换热管露出两侧管板面;5)上管板组装:将上管板与壳体组装,进行定位焊,组装后将壳体横卧,再将上管板与壳体焊封。解决卧式组装导致换热管横穿过程中组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热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及其安装装置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随着装置产能的提高,综合考虑设备能耗情况,需要制作部分大直径换热器,其中管束的组装为换热器制作中的关键工艺,在传统的换热器组装工艺中,管束组装一般选择卧式组装法,即管板、折流板面垂直地面,换热管横向穿入管束。然而,随着设备规格的增大,管束卧式组装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由于换热器规格的增大,单支换热器重量增加,管板及折流板直径太大,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给人员穿装造成极大的困难,劳动强度高;另一方面吊装时没有支撑点,吊装中间由于换热管两端下垂,造成壳体与管束穿装困难,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换热器的立式套装方式,然而,发明人发现,其先将换热管与折流板横向组装之后,再将管束组件与换热器外壳立式套装,本质上还是卧式组装,且卧式组装与立式套装来回转化,不利于管束组件的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组装,尤其是换热管与折流板的组装多采用卧式组装,而卧式组装导致换热管横穿过程中,由于两端下垂造成穿装困难,组装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及其安装装置与应用,该方法解决了大直径换热器管束卧式组装困难的难题,极大的降低换热管穿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大直径管束的组装效率,缩短设备制作周期。
本公开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将换热管垂直于地面穿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底管板制作;
2)折流板组装:将全部折流板钻孔并吊装定位,任意两个折流板对应的孔同心;
3)换热管穿装:用吊装护笼保护换热管穿过折流板上的孔,穿装时,先对外圈的换热管进行穿装,依次呈米字形对称完成剩余换热管穿装;
4)壳体组装:将壳体上焊接轴式吊耳,吊耳承担整个换热器的重量,将壳体吊装,壳体长度能够保证换热管露出两侧管板面;
5)上管板组装:将上管板与壳体组装,进行定位焊,组装后将壳体横卧,再将上管板与壳体焊封。
本公开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实现权利要求上述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的安装装置,包括行车、吊装护笼,焊接装置。
本公开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上述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安装完成后的工业换热器。
本公开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上述工业换热器立式组装工艺在卧式换热器快速组装中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一些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公开将换热管穿装方式由传统的“横式组装”改进为“立式组装”,避免了大直径折流板、管板固定的安全风险,极大的降低了换热管穿装的劳动强度,管束组装效率提高1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