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及开闭件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82969.X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4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史治法 |
| 地址: | 334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材料 参数 获取 方法 开闭 结构 耐久性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及开闭件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该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包括:建立包含密封条的开闭件结构的仿真模型,开闭件结构还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密封条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对密封条的材料参数进行初始值设置;获取密封条在第一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受的第一压力;对第一部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进行模拟,并获取过程中第二部件承受的第二压力;当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不相等时,调整材料参数的值,并继续循环对上述过程进行模拟,并获取过程中第二部件承受的第二压力,直至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相等时,获取密封条的材料参数。上述方法,弥补了密封条缺失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功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及开闭件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振动环境中,其各个零部件都会受到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应力、应变的作用。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一些零部件便会发生疲劳损坏,出现裂纹或断裂。因此,在汽车制造领域,针对汽车结构件进行疲劳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减缓振动对汽车构建带来的损害,汽车上的开闭件结构一般都安装有密封条,可用于减震、防水、防尘和隔音,在保护开闭件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驾乘体验。例如,常见的开闭件结构包括:车门结构、前机盖结构和后舱盖结构等等。
由于密封条的几何复杂性和材料复杂性,现有的技术在对前机盖进行冲击仿真分析中往往不考虑密封条的作用。然而,在不考虑密封条的作用的情况下,仿真中汽车前机盖和汽车前保结构之间的受力状况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真实的受力形式,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导致仿真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后续的疲劳性分析的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密封条仿真困难、未考虑密封条所导致的冲击仿真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疲劳性分析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及开闭件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
一种密封条材料参数获取方法,包括:建立包含密封条的开闭件结构的仿真模型,所述开闭件结构还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密封条位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对所述密封条的材料参数进行初始值设置;获取所述密封条在所述第一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受的第一压力;对所述第一部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进行模拟,并获取第二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为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密封条之间的接触力;当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不相等时,则调整所述材料参数的值,并继续对所述第一部件从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进行模拟,并获取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部件所受的第二压力,直至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相等时,获取所述密封条的材料参数。
通过上述密封条参数获得方法,可以在获知密封条的刚度值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仿真,不断迭代优化得出密封条的材料参数,从而可以在对开闭件结构的仿真建模中增加密封条的仿真模型,弥补了密封条缺失对仿真精度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开闭件结构关闭时,所述第一部件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开闭件结构开启时,所述第一部件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密封条在所述第一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承受的第一压力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密封条的单位刚度值与所述密封条的长度值相乘,以得到所述密封条在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承受的第一压力;其中,所述单位刚度值通过刚度测量实验获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材料参数包括剪切模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压力和所述第一压力调节所述材料参数的步骤包括:若所述第二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压力,调高所述密封条的剪切模量;若所述第二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调低所述密封条的剪切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爱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