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绕线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82788.7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1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齐立雷;位志永;孙贤初;张利民;贾立峰;印超;曹志军;马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2K15/04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郝伟 |
| 地址: | 051430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圈绕线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座、不少于两个支撑组件、转轴、分隔件、紧固结构,支撑组件设于连接座上,支撑组件具有支撑部和脱膜腔,支撑部用于与线圈接触,线圈从多个支撑部的外侧、围绕多个支撑部的缠绕;脱膜腔位于支撑部的内侧;转轴转动设于脱膜腔内;若干分隔件沿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间隔设于转轴上,分隔件通过转轴转动伸出脱膜腔或收回脱膜腔,当分隔件伸出脱膜腔时,分隔件凸出支撑部的侧面,用于缠绕线圈的导线分组从不同的分隔件间穿过,分隔件用于将线圈限位于支撑组件上或收回脱膜腔、以完成线圈脱膜;紧固结构用于将分隔件固定在伸出状态。本发明提供的线圈绕线模具可快速实现线圈脱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圈绕线模具。
背景技术
线圈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线圈在制造过程中多采用手动缠绕方式,将线圈绕线模具组装完成后,手动利用线圈缠绕模具缠绕线圈,当缠绕完成后,需要将绕线模具拆卸后才能将线圈取下,因此现有的线圈缠绕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拆装模具,操作较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线圈缠绕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拆装模具,操作较为繁琐,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模具,包括连接座、支撑组件、转轴、分隔件、紧固结构,支撑组件设于连接座上,支撑组件不少于两个,支撑组件具有支撑部和脱膜腔,支撑部用于与线圈接触,线圈从多个支撑部的外侧、围绕多个支撑部的缠绕;脱膜腔位于支撑部的内侧;转轴转动设于脱膜腔内,转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连接座;分隔件数量若干,若干分隔件沿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间隔设于转轴上,分隔件通过转轴转动伸出脱膜腔或收回脱膜腔,当分隔件伸出脱膜腔时,分隔件凸出支撑部的侧面,用于缠绕线圈的导线分组从不同的分隔件间穿过,分隔件用于将线圈限位于支撑组件上或收回脱膜腔、以完成线圈脱膜;紧固结构用于将分隔件固定在伸出状态。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组件、支撑架、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组件用于与连接座相连;支撑架一端与第一安装组件相连,支撑部和脱膜腔设于支撑架上;第二安装件与支撑架另一端相连,第一安装组件及第二安装件分别从支撑架的两端覆盖脱膜腔,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件转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安装组件上设有开口朝向分隔件伸出方向的限位槽,转轴与第一安装组件的连接端伸入限位槽,转轴伸入限位槽的一端设有操作元件,操作元件随转轴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紧固结构包括卡接组件及与卡接组件卡接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设于操作元件上,卡接组件设于限位槽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卡接部为卡接孔,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收纳孔,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收纳孔中的弹簧和定位销,定位销沿收纳孔的轴线滑动,弹簧一端与收纳孔的孔底相连,另一端与定位销相连,定位销能够与卡接孔卡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第一偏心轴和第二偏心轴同轴,第一偏心轴与转轴偏心设置,转轴通过第一偏心轴与第一安装组件转动连接,转轴通过第二偏心轴与第二安装件转动连接,第一偏心轴及第二偏心轴用于转轴偏心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安装组件包括限位座和第一安装板,限位座上设置限位槽;第一安装板与限位座相连,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凸台,凸台形状与限位槽形状相同,凸台插入限位槽,限位槽的深度减去凸台的高度为操作元件的厚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支撑架上的脱膜腔设置两个,两个脱膜腔内的转轴及分隔件相对称设置,当分隔件伸出脱膜腔时,两个脱膜腔内的分隔件分别从支撑部的两侧凸出。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支撑架的支撑部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内侧中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将弧形板的内侧分隔为两个脱膜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装配机
- 下一篇:共载双氢青蒿素/磷酸氯喹双敏感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