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1992.7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3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坚麟;付源;洪宗虎;艾亮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60 | 分类号: | B09B3/60;B01D29/03;B01F27/70;B01F27/112;B01F27/191;B01F10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常温 生态 相变 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组支撑腿,所述生物长设置于底座上,且所述生物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污水槽设置于滤水槽一端的底部,将生物仓隔离成第一降解腔、第二降解腔和第三降解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料口,此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通过将生物仓隔离成不同的降解仓,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降解腔之间的垃圾的转移,且分时换仓搅拌装置技能起到垃圾的搅拌作用,提高垃圾与菌群的结合,还能在一定时间后,多个搅拌叶形成一个较大的且说为相连的扮装结构,从而将未降解的送入下一降解腔内进行降解,通过不同的降解腔来降解不同的垃圾,能够提高整体的降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持续增加,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约占一半。易腐垃圾,也可称湿垃圾或餐厨垃圾,一般是指餐饮经营者、单位食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以及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梗菜叶、肉食内脏、果壳瓜皮等等。易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油脂、植物纤维等,营养极其丰富,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病菌、蚊虫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目前对于易腐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及高温厌氧消化法。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虽然处理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容易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高温厌氧消化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处理方式,但是该方法具有技术门槛高,设备资金投入大以及运行能耗成本过高的缺点,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传统的易腐垃圾处理方法有直接饲喂牲畜、填埋、堆肥发酵、焚烧等,这些方式在《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84-2012》出台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而被限制使用。
现有的较好的技术为降解微生物菌群为核心的降解技术,通过酶和菌群的配合实现降解,通常是设置一个生物仓,将待分解的垃圾放置在内,并添加生物菌群和酶进行配合降解,但是现有的基本上都是放置在一个大生物仓内进行降解,因为垃圾的不同类型其降解的时间不同,其最终时间决定于最长反应时间的垃圾的时间,在单次分解影响不大,但是垃圾较多需要多次分解时则会是不同批次的最长反应时间的垃圾的降解时间的叠加,无疑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腐垃圾常温好氧生态相变制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组支撑腿;
生物仓,所述生物长设置于底座上,且所述生物仓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用于将降解的水过滤出来;
菌剂箱,所述菌剂箱设置于生物仓内,用于承载降解垃圾所需的菌剂;
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设置于生物仓上,用于控制菌剂箱内的菌剂的添加以及工作部件的整体运行;
滤水槽和污水槽,所述滤水槽设置于用于接收降解产生的水,污水槽设置于滤水槽一端的底部,用于将水集中排出;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有两组,将生物仓隔离成第一降解腔、第二降解腔和第三降解腔;
控制装置,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料口,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隔板内用于控制通料口的开合;
分时换仓搅拌装置,所述分时换仓搅拌装置设置于生物仓内,用于在降解过程中将未降解的送入下一降解仓内且还用于搅拌。
优选的,所述菌剂箱设置有三组,且分别安装于第一降解腔、第二降解腔和第三降解腔内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辅助加热及保温装置、加湿装置、通风除臭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1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