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打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81476.4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基鑫;王焜洁;吴龙;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7/10;B24B41/06;B24B47/12;B24B41/00;B24B55/06;B24B55/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 地址: | 36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打磨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材打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机械打磨技术领域。其中,这种板材打磨装置,其包含壳体组件、固定组件和打磨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配置于固定座的安装柱,以及配置于安装柱的固定部件;打磨组件包括可滑动的配置于固定座的至少两个打磨部件,以及分别配置于打磨部件上的打磨盘;打磨部件能够驱动打磨盘转动,以打磨固定于固定部件的板材;打磨部件还能够滑动,以远离固定组件,使固定组件能够转动,并带动板材至另一打磨部件处,以二次打磨。不需要将板材在不同的机器上移动,或者更换打磨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双工位能够同时打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打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材打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机械加工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机械零件是由若干个表面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对关系,必须确定一个基准,基准是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根据基准的不同功能,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类。
机械加工中,对板材的表面进行抛光打磨为常见加工工序,现有磨光装置需要一片一片的进行打磨加工,效率过于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材打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旨在改善板材打磨效率底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材打磨装置,其包含壳体组件、固定组件和打磨组件。
壳体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组件包括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固定座的安装柱,以及配置于所述安装柱的固定部件。打磨组件包括可滑动的配置于所述固定座的至少两个打磨部件,以及分别配置于所述打磨部件上的打磨盘。
所述打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打磨盘转动,以打磨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板材。所述打磨部件还能够滑动,以远离所述固定组件,使所述固定组件能够转动,并带动所述板材至另一打磨部件处,以二次打磨。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配置于所述安装柱的支撑板,配置于所述支撑板的限位板、前支撑座和第二弹簧杆。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前支撑板之间形成有用以夹持板材的夹持槽。所述前支撑板可活动的配置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弹簧杆用以驱动所述前支撑座向所述限位板靠拢。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可滑动的配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内滑杆,以及配置于所述内滑杆一端的后支撑座。所述内滑杆可滑动的穿过所述支撑板。所述前支撑座配置于所述内滑杆另一端。
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位于所述前支撑板侧边的滑槽。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滑槽的滑座和第一弹簧杆。所述限位板配置于所述滑座。所述第一弹簧杆用以驱动所述滑座靠近所述前支撑座。
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于配置于所述支撑板侧面的导线轮和配置于所述后支撑座的挂耳,以及绕过所述导线轮且连接于所述挂耳和所述滑座的牵引线。
所述后固定座远离所述支撑板时,能够通过所述内滑杆带动所述前支撑板远离所述限位板,并能够通过所述牵引线带动所述滑座远离所述前支撑板。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用以支撑所述固定座的底座,以及配置于所述底座的顶箱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以驱动所述安装柱转动。所述顶箱用以罩住所述安装柱、所述固定部件,以及所述打磨组件。所述顶箱设置有正对着所述固定部件的进料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底座的水箱,配置于所述顶箱或所述滑座的喷头,以及用以连通所述水箱和所述喷头的水泵。所述水箱通过导管和固定座下方的集液槽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后支撑座的活动座,配置于所述活动座的压力弹簧,以及配置于所述压力弹簧和所述活动座之间的压力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学院,未经三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1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能减振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健康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