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涵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1064.0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旭东;刘竞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涵涡智航科技(玉溪)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00 | 分类号: | B64C11/00;B64D27/02;B64D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杨兰兰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涵道机构,包括涵道壳体、发动机和连接臂,所述涵道壳体与发动机之间通过多条连接臂固定;所述涵道壳体包括多个弧形涵道体和涵道连接件,所述弧形涵道体内部中空,且多个弧形涵道体环绕发动机中心排列一圈,相邻环形涵道体之间通过涵道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涵道连接件包括活动盖板、固定盖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板与固定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盖板的一端与固定盖板的端部铰接,所述活动盖板的另一端与固定盖板通过卡扣连接。该涵道机构可对气流进行整流,降低噪音,同时涵道壳体采用模块式结构,可将油箱等能源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分隔,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化涵道机构。
背景技术
涵道是指气体流过的通道。与传统螺旋桨外置的飞行器(例如无人机)相比,涵道式飞行器由于螺旋桨在壳体内部而不容易碰触到外周的物体,其安全性更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并且易于存储,方便运输和携带,因此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涵道飞行器可在较小空间内自主起降、悬停、飞行;涵道的增升效应使得涵道飞行器在相同尺寸桨叶下获取相同升力的所需功率更小,可显著提高飞行时间及挂载能力;涵道的环扩作用,使得涵道飞行器的飞行安全边际显著减小,适用于完成环境交互式作业任务;涵道内壁对桨间气流的整流作用,可有效降低噪音。
涵道飞行器组成较为复杂,除涵道、发动机、舵面这类机体本身的机械结构外,还包括电池、飞行控制系统、各类传感器等,若发动机为燃油发动机,还需有油箱作为储油设备。而在涵道快速飞行中,机体本身以外的设备带来的额外体积可能破坏涵道整体流场,影响涵道的增生效应,加大空气阻力,降低飞行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CN209739341U公开了一种涵道体及涵道飞行器,其中该涵道体包括涵道壳体,内部设有空腔;能源部件,内置于所述涵道壳体的空腔内,用于供给能源;减震吸声部件,内置于所述涵道壳体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涵道壳体的空腔内表面与所述能源部件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涵道体及涵道飞行器,有效利用了涵道壳体的空腔结构,通过将能源部件和减震吸声部件填充在涵道空腔内,弱化了涵道空腔共振效应,减小了因桨叶高速旋转引起的涵道体振动噪声的问题,还提高了涵道体的空间利用率。但上述涵道结构中将能源部件环绕设置于涵道壳体内,未将能源部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有效分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该涵道壳体分为上下两个壳体,维修更换时,需对涵道整体进行拆解,维修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模块化涵道机构,既可保证涵道壳体对气流进行整流,降低噪音,同时将控制设备、油箱等放入涵道壳体内部,避免对涵道内气流产生影响,并且由于涵道壳体采用模块式结构,可将油箱等能源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分隔,降低安全隐患。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化涵道机构,包括涵道壳体、发动机和连接臂,所述涵道壳体呈环形结构,所述发动机位于涵道壳体内,且所述涵道壳体与发动机之间通过多条连接臂固定。
所述涵道壳体包括多个弧形涵道体和涵道连接件,所述弧形涵道体内部中空,且多个弧形涵道体环绕发动机中心排列一圈,相邻环形涵道体之间通过涵道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涵道连接件包括活动盖板、固定盖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板与固定件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盖板的一端与固定盖板的端部铰接,所述活动盖板的另一端与固定盖板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上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所述第一轮廓线与第二轮廓线的端部连接,共同构成固定件的整体轮廓,且所述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的间距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固定盖板位于第一轮廓线一侧,且所述固定盖板与第一轮廓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盖板位于第二轮廓线一侧,所述活动盖板一端与固定盖板一端铰接,所述活动盖板表面紧贴第二轮廓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环绕发动机中心均匀分布,且至少一条连接臂内设有线缆或连接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涵涡智航科技(玉溪)有限公司,未经涵涡智航科技(玉溪)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1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