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液及其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80828.4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龙;刘聪;魏宏娟;李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8;G01N33/543;G01N33/535;G01N33/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宋秀兰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液 及其 中枢神经 特异性 蛋白 检测 试剂盒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液及其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缓冲液,包括如下组分: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硫酸镁(MgSO4)、牛血清白蛋白(BSA)、海藻糖、甘氨酸、酪蛋白(Casein)、甘油。该缓冲液可以应用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检测试剂盒中,用于检测脑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液及其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准确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程度和预后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尚没有一种较为准确的手段来评估TBI的严重程度,也难以判断预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情绪情感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S100-β是一种分子量为21KD的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通过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以二聚体活性形式大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含量能反映TBI的程度并对预后进行评估。临床上通过检测S100-β蛋白的表达,能够对脑损伤程度进行判断,同时可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目前临床上对于创伤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大多通过影像学观察和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缺乏足够的精准性和灵敏度。
而现有技术中对脑损伤的检测中利用试剂盒的方法也存在有多种,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9266739A公开一种检测脑损伤的miRNA标志物、试剂盒,所述标志物为miR-9、miR-124、miR-128a和miR-128b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试剂盒用于检测脑脊液中microRNA标志物的含量;所述标志物和试剂盒,可用于脑损伤辅助诊断。
中国专利申请CN107202890A公开一种用于轻中度脑损伤的快速诊断试剂及含有该试剂的试剂盒及该试剂盒的制备和检测方法,该试剂和试剂盒包括S100、GFAP、UCHL1分别制得的单克隆捕获抗体;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检测抗体,S100、GFAP、UCHL1分别制得的多克隆抗体。
中国专利申请CN109856403A公开一种S100-β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采用镧系元素螯合物标记荧光微球后,进而标记S100-β单克隆抗体。
但试剂盒的使用普遍存在灵敏度较差,或者制备过程复杂、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等情况。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脑损伤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差、检测时间慢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液,该缓冲液可以应用在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检测试剂盒中,用于检测脑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冲液,包括如下组分: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硫酸镁(MgSO4)、牛血清白蛋白(BSA)、海藻糖、甘氨酸、酪蛋白(Casein)、甘油;
优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缓冲液包括如下组分:HEPES 1.0-10份、氯化钠5-10份、氯化钾0.5-5份、硫酸镁0.1-10份、BSA 4.0-30份、海藻糖10-100份、甘氨酸4.0-20份、Casein 0.5-25份、甘油20-200份。
优选地,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缓冲液包括如下组分:HEPES 3.0-10份、氯化钠9份、氯化钾0.5-5份、硫酸镁0.1-10份、BSA 4.0-27份、海藻糖10-100份、甘氨酸4.0-18份、Casein 0.5-25份、甘油20-200份。
优选地,所述缓冲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美联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层地基基坑降水导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自动除雪太阳能路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