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及其涂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0075.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学昆;杨瑞;王欣;王强;马世成;许春玲;宇波;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61;B05D1/02;B05D7/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淑华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改性 激光 吸收 涂料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零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及其涂覆方法;该涂料主要由聚氨酯树脂、黑色辅料、功能助剂及去离子水组成;本发明通过石墨烯改性后,在零件表面产生更高幅值和更深层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分布。将激光吸收层涂料通过高压气体驱动喷涂的方式涂覆在零件表面,经干燥后在复杂零件表面获得了厚度均匀的涂层,且涂层与零件之间的结合力较好,在激光冲击完成后可通过手剥去除。该方法具有涂覆效率高、质量可靠性好、去除效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复杂零件的加工及其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零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及其涂覆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强化技术,利用激光诱导产生的高能等离子冲击波的力学效应,使零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层和残余压应力层,从而提高零件的疲劳性能。激光脉冲并不是直接辐照在零件表面,而是间接地辐照在零件表面的激光吸收层上。该吸收层具有高的激光能量吸收率、隔热性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目前,常用的激光吸收层为黑色胶带或铝箔,通过人工手工粘贴的方式涂覆在零件表面,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好等优点,适合于简单零件的实验室研究或小批量试制。而对于复杂零件的加工及其大批量生产,黑色胶带或铝箔存在局限性:1)采用手工粘贴的方式,加工效率低、质量一致性不佳;2)复杂零件的粘贴过程中,易产生气泡、鼓包等缺陷,导致后续激光冲击过程中胶带、铝箔较高的破损率,从而提高了零件表面损伤的几率;2)相比黑色胶带,铝箔对激光的反射率较高,激光能量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及其涂覆方法,可解决复杂零件激光吸收层涂覆质量不佳、效率低下、质量均匀性不佳的难题,降低激光吸收层破损的几率,提高复杂零件的激光冲击强化表面质量,满足高品质复杂零件抗疲劳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其特征在于:该涂料主要由聚氨酯树脂、黑色辅料、功能助剂及去离子水组成。
所述涂料的聚氨酯树脂、黑色辅料、功能助剂及去离子水的含量分别为X、Y、Z和R,其中,X+Y+Z+R=1,X=50%~70%,Y=10%~30%,Z=1%~10%,R=0%~20%,均为质量百分比。
所述聚氨酯树脂为水性乳液,固含量为10%~60%(质量百分比)。
所述黑色辅料为包含水性石墨烯浆料(或石墨烯粉末)的炭黑或氧化铁黑,石墨烯的含量为0.1~5.0%(质量百分比)。
所述功能助剂为硬脂酸钠或油酸钠。
所述激光吸收层涂料固化时间为常温下1~3h,200℃条件下0.5~1h。
所述激光吸收层涂料激光能量利用率:与传统黑色胶带相比,在相同工艺参数下的阿尔门试片弧高度值大10%及以上。
所述激光吸收层涂料延伸率为100%~200%,在激光功率密度为8~10GW/cm2、搭接率为临界0%的条件下的破损率不超过0.1%。
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的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石墨烯改性的激光吸收层涂料,涂覆的步骤如下:
(1)零件表面清洁:采用酒精蘸纱布擦拭或超声清洗的方式,清洁待激光冲击强化的零件表面;
(2)涂料制备:将包含水性石墨烯浆料(或石墨烯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形成石墨烯浆料,再将炭黑或氧化铁黑在石墨烯浆料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将混合浆料加入水性聚氨酯树脂乳液中,高速分散均匀,再加入功能助剂,再次分散均匀制备涂料;
(3)涂料的涂覆:采用高压气体驱动喷涂的方式,将涂料均匀涂覆在零件表面,经室温下干燥后,涂层的厚度为100μm~10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