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0072.3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学昆;王欣;王强;宋颖刚;马世成;许春玲;宇波;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G01B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淑华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冲击 强化 技术 约束 装置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零件夹持机器人(1)、水喷头机器人(2)、激光出光口(3)、激光器(4)、激光测厚仪(5)、光电信号转换器(6)、水喷头(7)、水泵(8)、水箱(9)、计算机(10)组成;零件夹持机器人(1)与零件(11)连接,水喷头机器人(2)与水喷头(7)连接,零件夹持机器人(1)和水喷头机器人(2)分别与计算机(10)连接,激光出光口(3)与激光器(4)连接,激光器(4)与计算机(10)连接,激光测厚仪(5)与光电信号转换器(6)连接,光电信号转换器(6)与计算机(10)连接,水喷头(7)与水泵(8)连接,水泵(8)与水箱(9)连接,水泵(8)与计算机(10)连接;水喷头喷出的水束落在零件上,形成落水点(13),并在零件表面铺展形成平稳的水约束层(12),激光测厚仪(5)在零件上的照射点(15)位于水喷头(7)在零件上的落水点(13)与激光出光口(3)在零件上的光斑(14)之间,照射点(15)位于水约束层(12)的上游,光斑(14)位于水约束层(12)的下游;
所述落水点(13)与照射点(15)之间、照射点(15)与光斑(14)之间的距离的测算方法:落水点(13)与光斑(14)之间的距离为10至30mm,在两者的连线的中点做垂线,垂线上距中点-20至+20mm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位置点作为照射点(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厚仪(5)是基于光的折射原理测量水约束层(12)的厚度,测量范围为0.1mm至100mm,精度不小于±0.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点(15)位于平面时,激光测厚仪(5)的中轴线应垂直于照射点(15)所在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点(15)位于曲面时,激光测厚仪(5)的中轴线应与照射点(15)所在曲面的法线同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点(15)处测量的水约束层(12)的厚度范围为1至3mm。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通过水喷头(7)喷射在零件表面,形成落水点(13),并铺展形成平稳的水约束层(12);激光测厚仪(5)测量水约束层(12)的厚度,反馈给计算机(10);计算机(10)通过水泵(8)调节水喷头(7)喷射的水束的流量大小,从而调节水约束层(12)的厚度;计算机(10)通过控制激光器(4),将激光脉冲从激光出光口(3)射出,穿过水约束层(12),照射到零件(11)表面的激光吸收层,产生冲击力;计算机(10)通过控制零件夹持机器人(1)和水喷头机器人(2)的姿态及位置,调节落水点(13)、照射点(15)和光斑(14)之间相对位置,既实现了对零件表面的逐点激光冲击强化,又实现了激光测厚仪(5)对水约束层(12)的同步测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水约束层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约束层(12)的厚度是通过取5至10次瞬时测量值的平均值,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1至10s,并剔除幅值大于平均值50%的异常测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07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