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轴下卧闸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9830.X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德成;王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42 | 分类号: | E02B7/42;E02B7/54;E02B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轴下卧 闸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轴下卧闸门,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景观效果更佳的底轴下卧闸门,其包括底轴和门叶,底轴通过铰座安装于河床底板上,门叶焊接于底轴上,还包括门叶驱动机构,所述门叶驱动机构设置于门叶上游,所述门叶驱动机构包括一个封闭腔体,在封闭腔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和摆杆。本发明采用无闸墩或隐藏式闸墩布置,将整个门叶驱动机构设置于门叶上游侧,因此在蓄水之后,门叶驱动机构均可位于水面以下,同时下游侧除了门叶外,无传统液压撑杆式闸门的外露油缸结构,因此可提高闸门的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轴下卧闸门。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城市水环境工程中,通常需要设置闸门,平时闸门关闭用于雍高蓄水位,行洪时开门下泄洪水。为实现较好的景观效果,底轴式闸门应用较广,底轴式闸门目前主要包括两类:底轴驱动式闸门和液压撑杆式闸门。
底轴驱动式闸门的布置方案为:油缸布置与闸门一侧或两侧的驱动室内,通过与底轴固定连接的拐臂直接驱动底轴旋转,从而带动闸门旋转起升挡水,液压系统泄压后,闸门在水压力作用下,闸门旋转下卧,油缸回缩。但底轴驱动式闸门,其底轴需承受油缸推力与水压引起的全跨扭矩,挡水高度对底轴尺寸影响较大,挡水高度一般不超过5m;受限于底轴尺寸及其加工精度,单孔宽度一般不超过60m,当河床较宽时,河床中部需设置闸墩用于布置驱动室,影响景观效果;同时,该门型对闸室底板结构分缝布置和闸室底板不均匀沉降的要求较高,土建投资较大。
而液压撑杆式闸门的布置方案为:油缸布置于下游河床上,油缸上部与门叶下游侧铰接,油缸伸出驱动闸门旋转起升挡水,液压系统泄压后,闸门在水压力作用下,闸门旋转下卧,油缸回缩。液压撑杆式闸门的单扇宽度一般不超过10m,通过相邻各跨互为止水的设计,多跨组合可实现数百米的河床挡水。但液压撑杆式闸门,其油缸位于下游河床上,行洪时的漂浮物、推移质等对闸门下游的油缸存在较大的威胁,且易导致油缸回转卡阻致使闸门无法全开而阻洪;同时,相邻跨不同步运行或卧门过程中下游流态较差,易产生涡流激振,引起底轴支铰及油缸支铰的锚固失效;综上,该门型存在油缸卡阻及铰座脱落的故障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景观效果更佳的底轴下卧闸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轴下卧闸门,包括底轴和门叶,底轴通过底轴铰座安装于河床底板上,门叶焊接于底轴上,还包括门叶驱动机构,所述门叶驱动机构设置于门叶上游,所述门叶驱动机构包括一个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由能够随门叶同步旋转的腔体壁围合而成,在封闭腔体内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油缸、第二伸缩油缸和摆杆,第一伸缩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一铰座铰接安装于封闭腔体内且位于底轴上游一定距离的河床底板上,第一伸缩油缸的另一端与第二伸缩油缸的一端铰接,第二伸缩油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座铰接安装于门叶的上游侧,第一伸缩油缸与第二伸缩油缸之间的铰接处同时与摆杆的一端铰接,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座铰接安装于封闭腔体内的河床底板上。
所述腔体壁包括闸墩和伸缩体,在闸墩内部形成第一扇形腔体,在伸缩体内部形成第二扇形腔体,所述封闭腔体由第一扇形腔体和第二扇形腔体组成,第一扇形腔体和第二扇形腔体均与底轴同轴设置,闸墩固定设置于河床底板上并且第一扇形腔体的上游端部及侧面与河床底板的表面密封连接,第一扇形腔体的顶部末端设有与伸缩体配合的密封件,伸缩体固定设置于门叶上并与门叶的上游侧面密封连接,所述伸缩体随门叶同步旋转进、出第一扇形腔体。
进一步的是:所述闸墩与伸缩体通过密封件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是:在门叶的下游侧设置有与封闭腔体内部连通的进人孔。
进一步的是:在沿底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门叶驱动机构与同一个门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