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79183.2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敏;石振伟;刘梦庆;高厚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E02B15/10;B63B35/32;C02F101/3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继巍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收集 分离 系统 | ||
1.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油收集装置(1)、油水分离器(2)、微化池(3)、集油槽(4)、过滤器(5)、集渣槽(6)及排水仓(7);原油收集装置(1)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2)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3)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水口(2d)与微化池(3)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油口(2c)与集油槽(4)相连;微化池(3)的出液口与过滤器(5)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排水仓(7)相连,过滤器(5)的出液口微化池(3)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渣口与集渣槽(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出液口与油水分离器(2)进液口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9)和第一密度计(10),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4)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三阀门(12)和第二密度计(13),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排水仓(7)管理上依次连接有第四阀门(15)和第三密度计(8),过滤器(5)的出液口与微化池(3)的回液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五阀门(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a)、磁力泵(1d)及与磁力泵(1d)相连的输油管道(1g),第一壳体(1a)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导油槽(1c),第一壳体(1a)上且位于导油槽(1c)的前方安装有与导油槽(1c)相连通的收油头(1b);所述收油头(1b)包括安装板(1i)及布置在安装板(1i)内侧面的第一过滤网,且安装板(1i)上开设有与第一过滤网连通的若干个收油孔(1h),油水混合物通过收油孔(1h)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流入第一壳体(1a)的导油槽(1c)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还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1a)两侧端的导流板(1f);所述磁力泵(1d)安装在第一壳体(1a)上且位于导油槽(1c)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2)包括第二壳体(2a)、第二过滤网(2g)及布置在第二壳体(2a)内部的内腔体(2e);内腔体(2e)包括底部开口的内腔体本体(2k)、安装在内腔体本体(2k)底部的亲水疏油纤维层(2j)及从上部插入内腔体本体(2k)的顶部进油管道(2f),亲水疏油纤维层(2j)的两外端均抵在第二壳体(2a)的内表面且亲水疏油纤维层(2j)位于壳体出油口(2c)的下方;第二过滤网(2g)衬在顶部进油管道(2f)内,顶部进油管道(2f)顶部位于壳体进液口(2b)的下方,且顶部进油管道(2f)进口边缘与壳体进油口(2b)的边缘设置有进液导流板(2h);第二壳体(2a)与进液导流板(2h)、顶部进油管道(2f)、内腔体本体(2k)、亲水疏油纤维层(2j)围合形成溢油仓(2s),内腔体本体(2k)的上端面开设有溢油口(2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疏油纤维层(2j)由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组成,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之间连接一个拨板装置(2p);拨板装置(2p)包括两块固定板(2q)和一个活动板(2r),两块固定板(2q)的一端均与活动板(2r)的一端铰接,一块固定板(2q)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内端,另一块固定板(2q)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内端,两块亲水疏油纤维层单元的外端均固定在第二壳体(2a)的内壁上,活动板(2r)的另一端与顶部进油管道(2f)的底部一侧边沿对接时形成一过滤储油仓(2o),活动板(2r)的另一端与顶部进油管道(2f)的底部另一侧边沿对接时形成另一过滤储油仓(2o)。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油仓(2s)内设置有溢油导流板(2m),溢油导流板(2m)的顶部固定在第二壳体(2a)的顶部,溢油导流板(2m)的底部与亲水疏油纤维层(2j)之间留有溢油缺口(2t),该溢油缺口(2t)位于壳体出油口(2c)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918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