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78466.5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4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田村元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思宝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其可抑制光源发出的光被布线材料的吸收。面状光源主要具备:光源(20),其在一面侧具有正负一对电极(21);导光部件(10),其以使电极(21)露出的方式覆盖光源(20);布线基板(30),其具有与电极(21)电连接的布线层(32);光反射片(40),其夹设于导光部件(10)与布线基板(30)之间。光反射片(40)具有与呈正负一对的各电极(21)一一相对的第一贯通孔(41),电极(21)与布线层(32)利用经由第一贯通孔(41)配置的导电部件(50)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将发光二极管使用于光源的面状光源被使用于液晶电视的背光灯等很多设备。为了实现这种面状光源的高亮度化以及低耗电化,需要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的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使布线露出而连接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中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039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抑制来自光源的光被布线材料吸收的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面状光源具备:光源,其在一面侧具有正负一对电极;导光部件,其以使所述电极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光源;布线基板,其具有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布线层;光反射片,其夹设于所述导光部件与所述布线基板之间,具有与呈正负一对的各所述电极一一相对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电极与所述布线层利用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配置的导电部件电连接。
本公开的面状光源的制造方法包含:发光模块准备工序,准备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具备光源、导光部件和第一光反射片,所述光源在一面侧具有正负一对电极,所述导光部件以使所述电极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光源,所述第一光反射片具有与呈正负一对的各所述电极一一相对的第一贯通孔;布线基板准备工序,准备具有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布线层的布线基板;发光模块粘接工序,将所述发光模块粘接于所述布线基板;连接工序,经由配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导电部件将所述电极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另外,本公开的面状光源的制造方法包含:布线基板准备工序,将具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光反射片在具有布线层的布线基板上以使所述布线层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布线层与在一面侧具有正负一对电极的光源的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贯通孔与呈正负一对的各所述电极一一相对;发光模块准备工序,准备具备所述光源、第二光反射片和导光部件的发光模块,所述第二光反射片具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相对且配置所述光源的第二贯通孔,所述导光部件以使所述电极露出的方式覆盖所述光源,在所述第二贯通孔内配置有所述光源,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导光部件;发光模块粘接工序,以使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相对的方式夹设所述第一光反射片,将所述发光模块粘接于所述布线基板;连接工序,经由配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导电部件将所述电极与所述布线层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可抑制布线材料对光的吸收、且可更有效地利用光源发出的光的面状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I-II线处的示意剖面图。
图3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IIIB-IIIB线处的概略剖面图。
图3C是表示图3A所示的光源的具有电极的面的概略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电机
- 下一篇:认证设备、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