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田秸秆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038.2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彩霞;张恒嘉;鄢继选;王玉才;李亚珍;马菊花;王龙龙;张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964 | 分类号: | C05F17/964;C05F17/971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郑松林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田 秸秆 预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还田秸秆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方法,涉及秸秆处理领域,包括发酵腔,所述发酵腔内转动连接有均布机构,所述均布机构分别与输料机构、输土机构、输水机构以及有机肥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均布机构包括位于发酵腔内且与发酵腔转动连接的均布杆,所述均布杆位于发酵腔顶部的上料筒内且与上料筒转动连接,本发明中,在发酵腔内的均布杆上连接的搅拌杆驱动下,使混合后的物料均匀散落在发酵腔的各处,实现各种发酵用物质均匀混合,从而能够各处同步开始发酵提高发酵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还田秸秆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秸秆的处理方式逐渐趋向于高水平化,相较于早些年秸秆直接焚烧或丢弃,如今的秸秆已经能够作为发电燃料、饲料、还田肥料使用,使巨量的秸秆能够被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秸秆作为还田肥料需要预处理,及将秸秆在一定环境下发酵至其腐熟度达到可直接还田程度后再进行还田,其肥效远高于秸秆直接还田。
专利号为CN112126585A公开了用于水稻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发酵预处理装置,涉及水稻秸秆还田领域,设置发酵腔,并在发酵腔顶端设置秸秆粉碎机构,并在上料管侧面通过水管、添加盒将喷淋装置与发酵液腔连接,实现边上料边混料,使发酵液与粉碎后的秸秆混合,提高预处理中发酵效率。
但是由于秸秆的发酵所需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在有机肥、适量土壤的环境下才能以最快的速率繁殖代谢,现有的预处理装置无法直接一次性将各种材料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还田秸秆预处理装置及其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预处理装置无法将秸秆所需发酵物料一次性充分混合并均匀分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还田秸秆预处理装置,包括发酵腔,所述发酵腔内转动连接有均布机构,所述均布机构分别与输料机构、输土机构、输水机构以及有机肥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均布机构包括位于发酵腔内且与发酵腔转动连接的均布杆,所述均布杆位于发酵腔顶部的上料筒内且与上料筒转动连接;
通过输料机构、输土机构、输水机构和有机肥输送机构向发酵腔内输送发酵原料,通过均布机构内的均布杆将原料均匀送入到发酵腔内,避免由于物料分布不均匀而影响秸秆发酵速率。
优选的,所述均布杆位于上料筒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混料轴,所述上料筒内侧倾斜。
优选的,所述均布杆位于发酵腔内的部分竖向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均布杆上固定连接有贯穿搅拌杆且与搅拌杆转动连接的销柱;
将均布杆与搅拌杆通过销柱转动连接,使搅拌杆能够相对于均布杆转动,使均布杆在发酵腔内抽出或插入时,降低物料对均布杆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均布杆内部中空,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贯穿均布杆侧面并与均布杆滑动连接的弧板,所述弧板与均布杆内侧固定气缸的活塞杆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气缸与均布杆顶部的上转套外侧连通;
内部中空的均布杆通过气缸、弧板与搅拌杆传动连接,能够通过控制气缸内部气压控制搅拌杆与均布杆之间的角度,便于均布杆插入或拔出发酵腔内的物料堆。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内部中空且内部中空部分通过连管与均布杆内部连通,所述搅拌杆底侧设置有气孔;
在搅拌杆底侧设置内部中空且与均布杆内部通过连管连通的通孔,通过向均布杆内部供气能够驱动搅拌杆相对于均布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均布杆与其顶端转动连接的上转套外侧连通,所述上转套与下转套之间的均布杆固定连接边缘与均布杆内侧固定连接的T形管,所述T型管通过气管与气杆连通;
均布杆内部中空的部分与均布杆顶端转动连接下转套连通,均布杆内的气缸与均布杆顶端转动连接的上转套连通,实现内部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