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77990.0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4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生;刘天鑫;李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230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颗粒 拥塞 刚度 穿戴 系统 | ||
1.一种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刚度模块(9),穿戴在人体上,包括刚性状态和柔性状态;
控制模块,输出控制命令;
驱动模块,执行控制命令并能够驱使所述变刚度模块(9)在刚性状态和柔性状态之间切换;
结构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变刚度模块(9)通过所述结构件穿戴在人体上;
所述变刚度模块(9)包括第一端盖(1)、颗粒(2)、柔性囊体(3)、第二端盖(4)、导气管(5)以及柔性外壳;
所述柔性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11),所述柔性囊体(3)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中,所述柔性外壳和柔性囊体(3)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3),所述颗粒(2)填充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3)中;
所述第一端盖(1)安装在所述柔性外壳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4)安装在所述柔性外壳的另一端,所述导气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囊体(3),所述导气管(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4)并延伸到所述柔性外壳的外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
所述结构件包括端盖连接器(10)以及绑带(12);
所述端盖连接器(10)连接所述变刚度模块(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绑带(12)穿戴在人体上;
穿戴系统能够通过将绑带(12)绑在不同关节的两端实现对不同关节进行助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源以及驱动器(8),所述驱动器(8)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8)采用马达气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按键、电磁阀(6)以及微处理器(7);
所述微处理器(7)分别与所述按键、电磁阀(6)、驱动模块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6)为三通阀,其中,所述电磁阀(6)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电磁阀(6)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变刚度模块(9)所具有的柔性囊体(3)连接,所述电磁阀(6)的第三端口与外部大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采用多个所述变刚度模块(9)并联的方式穿戴在人体用以匹配不同的人体辅助支撑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壳采用布料绕成,所述布料采用不可拉伸的布料;
所述柔性外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4)缝合或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力颗粒拥塞的变刚度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囊体(3)采用如下任一种结构:
-采用硅胶浇注成形,所述柔性囊体(3)在浇注时完成所述导气管(5)密封连接;
-采用长条形气球多层叠放结构,所述柔性囊体(3)与所述导气管(5)采用线绳扎紧并采用粘接实现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9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