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7741.1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华;方红雨;周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0852 | 分类号: | H04L43/0852;H04J13/00;H04L27/26;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孟维娜;赵元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传输 检测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涉及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通过卫星发送的前导信号;将前导信号与ZC根序列互相关,得到第一PDP,获得各子序列的ZC序列的第一峰值位置;并将前导信号与共轭ZC根序列互相关,得到第二PDP,获得各子序列的共轭ZC序列的第二峰值位置;计算各子序列对应的第一峰值位置与第二峰值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各子序列对应的目标峰值位置;根据各目标峰值位置、各目标峰值位置间差异以及ZC序列的序列长度,检测前导信号的传输时延。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能够难以对信号的传输时延进行检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中包括卫星以及信关站,用户终端可以通过卫星与信关站进行数据交互,用户终端通过向信关站发送前导信号与信关站建立网络连接。为了保证来自同一小区的不同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在上行传输时互不干扰,信关站要求不同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信号到达信关站的时间基本对齐。但不同用户终端所处位置不同,离卫星较远位置的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信号经过的传输时延大于离卫星较近位置的用户终端所发生的信号经过的传输时延,导致不同的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信号到达信关站的时刻差距较大。
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通常通过所配置的GNSS(Global Navigation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得卫星位置以及运行速度信息,基于所获得的上述信息,采用传输时延估算算法,计算得到信号的传输时延,用户终端在原信号发送时刻的基础上,在提前上述传输时延的时刻发送信号,实现不同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前导信号到达信关站的时间是对齐的。
然而,对于未配置有GNSS的用户终端,难以获得卫星位置以及运行速度,从而难以对信号的传输时延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解决难以对信号传输时延进行检测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信关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通过卫星发送的前导信号,其中,所述前导信号为:基于多个子序列生成的信号,所述子序列为:基于ZC序列和所述ZC序列的共轭序列生成的序列,各ZC序列的循环位移间的差异为预设的循环位移,所述预设的循环位移通过子序列的数量和ZC序列的序列长度计算得到;
将所述前导信号与ZC根序列互相关,得到第一功率延迟谱PDP,获得所述第一PDP中各峰值所处的时刻,作为各子序列的ZC序列的第一峰值位置;并将所述前导信号与共轭ZC根序列互相关,得到第二PDP,获得所述第二PDP中各峰值所处的时刻,作为各子序列的共轭ZC序列的第二峰值位置;
计算各子序列对应的第一峰值位置与第二峰值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各子序列对应的目标峰值位置;
根据各目标峰值位置、各目标峰值位置间差异以及所述ZC序列的序列长度,检测所述前导信号的传输时延;
通过所述卫星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传输时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多个子序列生成前导信号,其中,所述子序列为:基于ZC序列和所述ZC序列的共轭ZC序列生成的序列,各ZC序列的循环位移间的差异为预设的循环位移,所述预设的循环位移通过子序列的数量和ZC序列的序列长度计算得到;
通过所述卫星向所述信关站发送所述前导信号,以使得所述信关站检测所述前导信号的传输时延;
接收所述信关站通过所述卫星发送的所述传输时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时延的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关站和用户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