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373.0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海;董永福;田鹏;丁洁;李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E02B3/04;A01G17/00;A01G22/00;A01G33/00;A01K63/00;A01K61/7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岸 潮间带 生态 修复 工程 布置 方法 | ||
1.一种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海岸潮间带的水动力特点和水生物生活环境需求,进行布置组合设计,从海侧向内陆依次包括离岸坝、潮汐池和水生植被种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修复海域的水文、理化及生物因素进行生态调查分析,选定合适的潮间带生态修复区段范围;
(2)所述离岸坝布置在平均潮位线和平均低潮线之间;
(3)在所述离岸坝内侧开口范围布置潮汐池;
(4)水生植被种植区布置在弧形离岸坝后方掩护区、平均潮位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滩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潮间带生态修复区段选择受人类的破坏、侵占的区段,或选择受自然侵蚀,生态环境较差的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离岸坝为外凸的弧形,形状为120~180度的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外凸的弧形离岸坝两端设在平均潮位线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外凸的弧形内侧开口宽度取0.8~1.5倍潮间带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两段弧形离岸坝之间设置口门以便涨落潮流在此汇集形成潮沟,方便水生物进出;优选地,所述口门宽度为0.2~0.5倍潮间带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弧形离岸坝设置使得离岸坝内侧得到掩护、减弱水动力,促进泥沙淤积和植被繁育;退潮时离岸坝也可截留一部分潮水、浮游生物及海洋生物碎屑,使离岸坝内侧形成一个大型浅水潮池,改善潮间带生物的生活条件;优选地,所述坝顶高程取平均潮位加0~0.5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弧形离岸坝的坝体中设置有空隙可吸引附着水生物在其中寄居;优选地,所述弧形离岸坝采用砂袋、块石或人工块体构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各潮汐池群之间的间距为0.1~0.3倍潮间带宽度;和/或,所述各潮汐池群由多个2~20m大小的人工潮汐池按梅花形或蜂窝形紧密排列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潮汐池可蓄水及淤留泥沙、退潮后形成有水洼,为潮间带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优选地,所述潮汐池围堰高度为0.5~1.0m。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各潮汐池采用砂袋、块石或混凝土结构围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生植被种植区设置在弧形离岸坝后方掩护区、平均潮位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滩地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生植被种植区的范围根据弧形离岸坝的掩护效果,选择在淤积效果较好的区域,正向来浪时宜布置在离岸坝正后方,斜向来来浪时宜布置在离岸坝斜后方;优选地,所述水生植被种植区为半圆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岸潮间带生态修复工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生植被种植区布置在半圆区域内;和/或,所述水生植被中的植被为耐盐碱的品种,优选地,为红树林、芦苇、柽柳、碱蓬或海草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3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拉扯抗撕裂性能好的TPU人造革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用的电力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