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055.4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福田;曹德更;任晨;王妍;张艳雷;马志镭;邹春华;李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赵浩竹 |
地址: | 1000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通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既有车站结构基础上向下增层拓建新的车站结构,并在既有车站结构上连通拓建完成换乘通道的施工过程中,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换乘通道施工至既有车站的桩墙结构的侧墙结构时,需在破除侧墙结构之前,对侧墙结构进行加强环梁,从而使得T型连通结构与侧墙结构可以保持有效的连接,然后在破除侧墙结构从而使得既有车站与换乘通道连通时,能够安全的将侧墙结构的开口区域破除,从而降低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系数,满足了安全施工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建设多维度、网络化、一体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已成必然发展趋势。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着规范落后于城市建设实践、连通性及系统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从而使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施工技术研究迫在眉捷。现有技术中,在国内城市地下大空间多维多期多次扰动的既有结构及拓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的时空演化规律尚不清楚,相关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很少。因此,在既有车站结构基础上向下增层拓建新的车站结构,并在既有车站结构上连通拓建完成换乘通道的施工过程中,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既有车站结构基础上向下增层拓建新的车站结构,并在既有车站结构上连通拓建完成换乘通道的施工过程中,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T型连通结构用于连通换乘通道与既有车站的桩墙结构,其中,所述T型连通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凿出所述桩墙结构的桩墙结构防水层;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与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搭接,形成T型连通结构防水层;施做所述T型连通结构的顶板二衬以及所述T型连通结构的底板二衬;施做位于所述桩墙结构的侧墙结构外的加强环梁,并采用植筋方式将所述加强环梁与所述侧墙结构连接;以及对所述侧墙结构的连通开口区域进行切割。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将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与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搭接,形成T型连通结构防水层;包括:沿着第一预设分割口分割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并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卷起;沿着第二预设分割口分割所述环衬通道的防水层,并将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卷起;将所述桩墙结构的初支与所述桩墙结构的二衬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形成密封胶层;通过所述第一分割口以及第二分割口,将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与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部分重叠;对所述第一分割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分割口采用防水板补强,形成补强防水层;以及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与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热熔搭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桩墙结构的初支与所述桩墙结构的二衬之间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形成密封胶层之后,且在通过所述第一分割口以及第二分割口,将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与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部分重叠之前,所述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与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搭接,形成T型连通结构防水层,还包括:在所述密封胶层四周铺设保护层;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卷起之后,且在沿着第二预设分割口分割所述环衬通道的防水层,并将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卷起之前,所述将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与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部分重叠之前,所述将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与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搭接,形成T型连通结构防水层,还包括:对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进行修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换乘通道防水层中与所述桩墙结构防水层重叠的区域在搭接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mm。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胶层包括聚氨酯密封胶层,所述聚氨酯密封胶层的竖向高度大于或者等于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轧辊荒磨机床液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茵红李果酒及其酿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