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6638.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6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纪婷婧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及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且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第一数据线的长度;初始信号线,分别与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第一方向为膜层的堆叠方向;其中,第一数据线与初始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第二数据线与初始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设备的显示功能越来越丰富。因此,现有显示模组为了实现多功能的驱动方式,通常会在显示模组中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线,以向显示像素传输不同的数据信号。但是,全面屏时代下,需要在屏下设置摄像头、指纹等感光器件,并需要上述感光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满足一定的光透过率,因此,需要使设置在感光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数据线与其他区域的数据线的排列方式不同,但上述设置方式会导致不同数据线上的负载不完全相同,并造成显示不均匀甚至分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可以优化显示模组的显示均匀性。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
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所述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如上述的显示模组;
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设置。
上述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模组设有第一显示区及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为透光区,环境光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可入射至对应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感光器件内,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及所述第二数据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长度;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不同的膜层,所述初始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膜层的堆叠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初始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交叠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数据线上的负载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绕线结构的第二数据线,可以避免第二数据线对透光区造成遮挡,从而提高感光器件的感光精度,而且,基于初始信号线与数据线的交叠面积调节各条数据线上的负载,可以使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上的负载相匹配,从而可以避免设置透光区造成的显示分屏的现象,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均匀性。而且,由于初始信号线通常只在像素复位时使用,而本申请中的初始信号线可以在不同显示阶段进行复用,有效提高了初始信号线的使用效率,而且也可以无需设置其他额外的信号线即能实现负载调节的功能,从而提供了一种较小体积的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6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