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6592.7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的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8 | 分类号: | H05B45/38;H05B45/37;H05B45/3725;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控制 电流 自适应 升压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电压采样电路模块、背光源模块、电压跟随器模块、恒流单元模块、电流设置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模块输出连接电压采样电路模块和背光源模块,背光源模块的负极连接电压跟随器模块的输入端和恒流单元模块的输入端,电压采样电路模块连接电压跟随器模块的输出端,电流设置模块的输出连接恒流单元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的输出连接恒流单元模块。本发明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利用光电耦合器和电压跟随器来隔离了背光源电路,使背光源模块电流的精度更高,同时在辅助电源模块还增加了1V电压,用作背光源模块电流很小时的辅助输入电压,能更好的优化背光源电流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幕背光源测试设备供电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场中大多数背光源是由LED来实现,给背光源供电常常需要高精度电流,现有的恒流电路中,恒流三极管和运放直接连接,导致三极管的基极电流流入采样电阻上,影响采样到的电流精度。另外,自适应侦测电路直接连接背光源电路,背光源上的电流被该电路吸收一部份电流,也影响了电流精度。如此,均导致背光源的电流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电流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包括开关电源模块、电压采样电路模块、背光源模块、电压跟随器模块、恒流单元模块、电流设置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输出连接电压采样电路模块和背光源模块,所述背光源模块的负极连接电压跟随器模块的输入端和恒流单元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模块连接电压跟随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设置模块的输出连接恒流单元模块,所述辅助电源模块的输出连接恒流单元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采样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1、R2、R2-1,二极管D1,所述D1为稳压二极管,用于保持开关电源的输出空载电压在74V,所述R1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所述R1、D1、R2串联,所述R2接地,所述R2-1连接电压跟随器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源单元是由是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组成,二极管串联后的最高正向电压不超过74V。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跟随器模块包括运放U1A,二极管D2,电阻R3、R4,所述运放U1A的同相端连接电阻R3,所述R3连接背光源单元的负极,用于检测背光源单元的负端电压,所述运放U1A的反向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R4的另一端连接运放U1A的输出端,用于跟随,所述运放U1A的输出连接二极管D2,所述D2连接R2-1。
进一步的,所述恒流单元模块包括运放U2A,光耦U3,达林顿三极管Q1,二极管D3,电容C1、C2,电阻R5、R6、R7、R8,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流设置模块,所述电流设置模块根据所需要电流的大小提供电压,运放U2A的反相端连接电容C1、C2、电阻R7和辅助电源模块,所述运放U2A的输出连接电容C2和电阻R6,所述电容C1用于滤波,电容C2用于反馈,所述运放U2A,电容C2,电阻R6、R7,电流设置模块共同组成运放减法运算,所述光耦U3输入端正极连接R6,负极接地,C极连接电阻R5,E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C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端,E极连接电阻R7和R8,R8接地,D3正极接R5和背光源负极。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电源模块包括一个1V电源、电阻R9,电源连接R9,R9连接C1、R7、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
采用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利用光电耦合器和电压跟随器来隔离了背光源电路,使背光源模块电流的精度更高,同时在辅助电源模块还增加了1V电压,用作背光源模块电流很小时的辅助输入电压,能更好的优化背光源电流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隔离控制电流自适应升压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的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海的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花键产品热处理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多功能智能防尘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