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墨铸铁用硬度改良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76403.6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秦伟伟;顾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1/10 | 分类号: | C21C1/10;C21C1/04;C21C1/02;C22C33/08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滕敏 |
| 地址: | 212445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墨铸铁 硬度 改良 复合 孕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用硬度改良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属于铸铁件以及铸造领域,按照质量份计,所述的复合孕育剂由以下组份制备:硅铁90~100份、废钢3~5份、钾盐10~15份、钠盐10~15份、稀土镁合金9~10份、硅钡合金2~4份、铝镁合金6~12份;本发明中的钾盐、钠盐在复合孕育剂作为脱氧剂兼脱硫剂使用,钾盐、钠盐以及稀土镁合金结合使用时,能够使得碳化物细化,并且分布均匀,从而明显铸铁件的韧性、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铁件以及铸造领域,具体是一种球墨铸铁用硬度改良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铸造领域, 孕育剂广泛使用。铸铁件的原料-生铁其耐磨性能、硬度的较差,孕育剂使用在灰铁、球铁厚大件,具有消除白口、防止球化衰退的作用,孕育剂的加入能够改变生铁的微组织,从而改变其力学、以及加工性能。
硅钡孕育剂一直是铸造领域的宠儿,其被广泛使用,由于硅钡孕育剂能够细化石,促进铸件中得到A型石墨,因此能明显提高铸铁件的强度、硬度,抗衰退能力强。由于硅钡孕育剂的孕育的效果佳,硅钡孕育剂的研究停滞不前,传统的硅钡孕育剂组份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因此在硬度改良方面并没有更多、更为全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用硬度改良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在复合孕育剂中添加钠盐、钾盐,以及制备铝-镁-钡的中间合金,对组分的改良以至于来改善铸件的强度、耐磨性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球墨铸铁用硬度改良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计,所述的复合孕育剂由以下组份制备:硅铁90~100份、废钢3~5份、钾盐10~15份、钠盐10~15份、稀土镁合金9~10份、硅钡合金2~4份、铝镁合金6~12份;所述的复合孕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将质量份为10~15份钾盐以及10~15份钠盐加入到电炉中、升温至900~950℃,直至钾盐、钠盐为熔融的状态,熔融后搅拌均匀,900~950℃保温1~2小时,备用;
步骤二、分别取质量份为9~10份的稀土镁合金、质量份为2~4份的硅钡合金、质量份为6~12份的铝镁合金,并且挤压成锭,之后破碎成块状,形成中间合金,再进行甩带,将破碎成块状的中间合金倒入坩埚中,通过熔炼加热至熔融状态,利用气压喷射并迅速固化成带状甩出,备用;
步骤三、将质量份为90~100份硅铁、以及质量份为3~5份废钢加入到中频感应电炉中,升温至1650~1800℃,熔融状态后的同时加入步骤一中熔融的状态的钾盐、钠盐以及步骤二中的带状中间合金,搅拌均匀;
步骤四、步骤四中的混合物搅拌后反复熔炼30~40分钟,熔炼完成后迅速冷却,即得复合孕育剂。
进一步,所述的钾盐为碳酸钾;所述的钠盐为碳酸钠。
进一步,所述的钾盐以及钠盐之间的质量份比为1:1。
进一步,所述的硅铁以及稀土镁合金之间的质量份比为10:1。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带状中间合金宽度为3~6mm,厚度为120±30nm的铝-镁-钡的中间合金。
进一步,所述的复合孕育剂还可以进行破碎处理,破碎成3~10mm的微粒状孕育剂;或者将复合孕育剂进行倒入坩埚中,再次进行甩带,通过熔炼加热至熔融状态,并迅速固化成薄带状甩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的钾盐在复合孕育剂作为脱氧剂兼脱硫剂使用,钾盐以及稀土镁合金结合使用时,能够使得碳化物细化,并且分布均匀,从而明显铸铁件的韧性、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峰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OsSagB基因及其在抗硝基化合物污染中的应用
- 下一篇:杀菌检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