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76159.3 | 申请日: | 202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9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谢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自然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8;A01B79/00;A01B79/02;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李瑞清 |
| 地址: | 2154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水 自然 水稻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田地工程:新田块深耕,之后每年浅耕、浅水耙田打浆、修筑田埂;②育秧:种子温水消毒、育大秧;③插秧:疏植插秧;④灌溉:插秧2天后灌溉,随着秧苗生长,逐渐将水位提高至20~30cm;⑤抑草:铁锤搅动淤泥;⑥收割:联合收割机收割,稻杆粉碎留在田间;⑦加工保管:远红外线烘干后冷藏保管;⑧留种选种:机械化选种。本发明所述的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是在自然农法理论基础上,结合江南水乡的特点,将大秧疏植和超深水种植进行战略组合,通过维持生态圈的健康平衡来实现无肥料无农药的水稻种植方法,该方法环保、种植成本低,植株健康、无病虫害,水稻产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水稻作为一种粮食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水稻种植方法通常包括选种买种、种子消毒、整地、育苗、插秧、补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割、干燥、筛选等步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会施加肥料,造成作物生长成容易腐败的体质,招致食腐的病虫害,再针对产生的病虫害进行农药消杀;同时,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留在泥壤中的草籽也会发芽生长,形成杂草,抢夺水稻植株的养分,此时就需要人工除草或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中未被完全吸收的部分也会对水土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该方法环保、种植成本低,植株健康、无病虫害,水稻产量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田地工程:对新田块进行深耕,之后每年春天先将田间的草割断,枯萎之后进行浅耕;进行浅水耙田打浆两次;修筑田埂;
②育秧:将种子使用温水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的种子采用30cm×60cm的育秧盘进行田间育秧,每盘育秧盘投种90~120g,育秧期35~40天,育秧得到的秧苗为大秧;
③插秧:疏植,每株插2支,行距和株距为30cm;
④灌溉:插秧2天后灌溉,水深为10~15cm;随着秧苗生长,逐渐将水位提高至20~30cm;
⑤抑草:插秧第5天后,将铁锤垂入淤泥拖动,搅动淤泥;搅动淤泥每5~7天进行一次,共4~6次,直到秧苗开始分蘖。
本发明所述的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通过对新田块进行深耕,可以打破硬盘层,疏松土壤,加厚耕层,熟化土壤,建立良好土壤构造,使水稻更好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土壤中有很多草籽,有些草籽吸水后浮在水中,浅水耙田打浆时,可以将水中的草籽带到淤泥下面,同时在耙田打浆时可以排出淤泥中的氧气,减少草籽发芽的几率。
现有的水稻种子消毒灭菌方法主要采用药剂浸种,但浸种药剂往往单一,只能杀死一种主要的水稻种传病害,且效益低,用药成本高,效果差,易导致种子发芽率低;同时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本发明所述的超深水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方法使用温水消毒法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可以防止水稻种子感染恶苗病、稻瘟病、苗立枯细菌病等病害,并且操作简单、不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率,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发明所述的温水消毒法参考中国专利CN106105495A中的水稻种子杀菌方法或文献(早坂刚,谢国禄.温水消毒控制水稻种子的几种传染病[J].国外作物育种,2002,021(006):3-4.)温水消毒方法,当然,根据本领域的技术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其他技术或手段实现温水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自然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自然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