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两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原种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375248.6 申请日: 2021-04-08
公开(公告)号: CN113079984B 公开(公告)日: 2023-08-22
发明(设计)人: 杜士云;王辉;王永玖;王伍梅;梅德永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A01H1/02;A01H1/04
代理公司: 合肥云道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30 代理人: 闫兴贵
地址: 2300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两系光温敏 雄性 不育 原种 生产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水稻两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原种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年夏秋于本地,根据品种特性及地方气候特点选择水稻品种适时播种,且播期安排要保证该水稻品种前期抽穗割茬后,后期的光温条件能够满足该水稻品种再次安全抽穗并且自交结实;

(2)培育壮苗,严格按照规定的株行距进行移栽,种植群体适量;

(3)观察品种纯度,挑选多个标准单株,并编号;

(4)将选择的标准单株带土移入盆钵中,移钵时标准单株部分茎穗发育处于5~6期,移钵后立即进行长日低温处理;

(5)长日低温处理结束后,将有单穗正处于穗分化6期末的标准单株留下并标记该单穗,淘汰不符的标准单株;

(6)待标记单穗始穗后开始镜检标准单株花粉育性,每标准单株连续镜检3次,并套袋使镜检单穗自交;

(7)根据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结果,淘汰育性变化株,保留育性符合要求的标准单株即为核心单株H0a;

(8)核心单株H0a及早割茬且保留为第一次稻桩,将第一次稻桩从盆钵移栽到大田使其再生,穗发育期用低于24℃的冷水灌溉,自然环境结实;核心单株H0a种子成熟后,收获核心单株H0a的种子为核心单株种子H1a,其编号与核心单株H0a编号相同,并割茬保留成为核心单株H0a的第二次稻桩;

(9)当年冬至第二年春于海南,将收获的核心单株种子H1a于11月中下旬在当地播种,种成核心株系,且选择表型特征相同的核心株系为海南初选核心株系;海南初选核心株系与其恢复系杂交,待杂交种成熟后收获杂交种子F1,以用于配合力测定;海南初选核心株系种子成熟后即收获初选核心株系的种子H2a;

(10)当年冬至第二年春于海南,将核心单株H0a的第二次稻桩移至海南当地大田再生培养,根据初选核心株系筛选结果,保留在海南经表型鉴定合格的初选核心单株H0a为初选核心单株H0b,并收获初选核心单株H0b的种子H1b;将收获种子后的初选核心单株H0b割茬,保留成为初选核心单株H0b的稻桩;

(11)第二年夏秋于本地,将海南收获的初选核心单株H0b的种子H1b正常播种并种成本地初选核心株系;用于配合力测定的杂交种子F1和初选核心株系的种子H2a在本地正季正常播种,种成表型鉴定圃;材料生长过程中,以表型特征及杂交种子F1配合力高低为筛选条件,选择表型特征相同且配合力正常的本地初选核心株系为复选核心株系;

(12)第二年夏秋于本地,将海南带回的初选核心单株H0b的稻桩在本地种植培育,选择与复选核心株系相同编号的初选核心单株H0b为复选核心单株H0c;分子检测复选核心单株H0c的基因一致性,并进一步对其长日低温处理,检测其不育起点温度,保留分子检测相同且不育起点温度合格的复选核心单株H0c为决选核心单株H0d;

(13)第二年夏秋于本地,对初选核心株系的种子H2a进行表型筛选和分子检测,并根据决选核心单株H0d的结果,淘汰不合格的种子,将合格种子混合保存,即为不育系原种;同时,决选核心单株H0d割茬且保留为核心单株H0d的稻桩,备用原种的可持续繁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和(12)中,长日低温处理系利用人工气候室或自动控温冷水池设置合适的光温环境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0)中,用于配合力测定的恢复系一般选择与不育系相配组优势较强的恢复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年本地和第二年本地均为中国的江淮地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4)中,决选核心单株稻桩再次用于繁殖时,或所有单株混合繁殖,或每份单株单独繁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型特征为水稻生长期各种农艺特征特性,包括抽穗期、株高、株叶形态、颖花数、稃尖和柱头颜色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检测系采用48对SSR标记进行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2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