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等静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188.8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季帆;董中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金开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34 | 分类号: | B30B15/34;B30B15/16;B30B1/3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压 | ||
本发明涉及等静压机,具体为一种温等静压机。解决现有的温等静压机结构复杂、效率低下、能耗大、工作条件差的问题。一种温等静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梁安装有加压油缸,机架下梁安装有位于加压油缸正下方的高压腔,加压油缸的活塞杆能密封插入高压腔;还包括其内充有导热油的导热罐,导热罐内有电加热器;高压腔的底部开有注油孔,高压腔的顶部开有回油孔;导热罐用管路经导热泵、单向阀、注油孔与高压腔连通,导热罐还经回油管、回油孔与高压腔连通。本发明所述的温等静压机的技术关键是把等静压机高压腔获得高压的方式从注入式改为直接加压式,克服了现有温等静压机存在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静压机,具体为一种温等静压机。
背景技术
等静压机分为冷等静压机和热等静压机,他们都是用流体作为工作介质传递静压力,所不同的是热等静压机的工作介质不仅要传递静压力还要传递热量,如果用导热油作为工作介质,导热油工作温度范围就是热等静压机工作的温度范围,大约可以是从室温到近400°C;压力可以从几十到几百兆帕,这类热等静压机也称之为温等静压机。为了叙述的便利,本发明所研究的这类热等静压机以下统称温等静压机。
温等静压机和冷等静压机,都是用液体作为传递静压力的工作介质,所以冷等静压机的所有传递静压力的结构温等静压机都要具备。温等静压机的工作介质还要向工件传递热量,所以温等静压机还要具有工作介质向工件传递热量的相应结构。
现有的冷等静压机是把工件密闭在高压腔里,油泵通过增压器和高压腔连通,把高压油注入高压腔,工件从中获得所需要的静压力,也有的使用高压泵直接把高压油注入高压腔,工件从中获得所需要的静压力。现有的温等静压机基本上继承了冷等静压机向工件传递静压力的结构。问题是温等静压的工作介质还要担负向工件传递热量的功能,为此就需要增加新的结构完成导热功能。
现有的温等静压机是在高压腔内加装加热体,加热高压腔内存的液体工作介质,向工件传递热量,同时还要有搅拌机构,驱动液体工作介质对流,尽快使工作介质与工件达到热平衡。在高压腔内的超高压环境下,工作介质与工件达到热平衡的速度比较缓慢,同时是否达到热平衡也难以测量。并且,增压器向高压腔或高压泵向高压腔加压注入的液体工作介质也必须是高温的,不然就会破坏高压腔内已经实现的热平衡,为此就需要有预热液体工作介质的导热罐。但油泵和增压器必须在高温下工作,这不仅要消耗许多热量,而且使油泵和增压器的工作条件变差。总之,现有的温等静压机结构复杂、效率低下、能耗大、工作条件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温等静压机结构复杂、效率低下、能耗大、工作条件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温等静压机,该温等静压机克服了现有温等静压机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温等静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梁安装有加压油缸,机架下梁安装有位于加压油缸正下方的高压腔,加压油缸的活塞杆能密封插入高压腔;还包括其内充有导热油的导热罐,导热罐内有电加热器;高压腔的底部开有注油孔,高压腔的顶部开有回油孔;导热罐用管路经导热泵、单向阀、注油孔与高压腔连通,导热罐还经回油管、回油孔与高压腔连通。工作时,先启动电加热器对导热罐内的导热油加温至所需温度,然后启动导热泵,导热罐内的导热油经单向阀、注油孔进入高压腔,高压腔内的导热油还经回油孔、回油管回流至导热罐,从而实现导热油在高压腔与导热罐之间的循环,待高压腔内的导热油与导热罐内的导热油达到热平衡后,将工件放入高压腔,待工件与导热油达到热平衡,导热泵停止工作,同时加压油缸在压力油的驱动下,其活塞杆密封插入高压腔,对高压腔内的导热油施压;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谓加压油缸的活塞杆密封插入高压腔是通过密封圈实现的,密封圈可以套于加压油缸活塞杆端部或设置于高压腔壁的上部;当密封圈套于加压油缸活塞杆端部时,只要密封圈滑过回油孔即可开始增压;当密封圈设置于高压腔壁时,回油孔设于密封圈上方即可。待达到所需压力并保压一定时间后,加压油缸泄压并上移,将工件从高压腔内取出,完成热等静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山西金开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太原科技大学;山西金开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1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各向异性粘结磁环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降落式防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