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标记收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4894.0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常志光;李杰銮;刘楠楠;张发;闫德斌;宋延明;庄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57/00 | 分类号: | A01K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13210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授精 雄蜂 标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标记收捕装置,包括雄蜂分离板,所述雄蜂分离板上安装有雄蜂标记装置,所述雄蜂分离板连通有雄蜂收捕装置;所述雄蜂分离板包括通道,所述通道一端未封口,所述通道未封口的一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通道另一端一侧固定有挡板,所述通道内固定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所述通道分隔为出行通道和入行通道,所述出行通道连通有雄蜂通道,所述入行通道与所述雄蜂收捕装置连通。本装置雄蜂点标记时,不打开蜂箱提取巢脾,不影响蜂群的繁殖,又解决长时间蹲在巢门口抓捕雄蜂阻挡蜜蜂飞行的难题,增加了蜜蜂采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养蜂产量,与此同时又解决了在抓捕雄蜂时被蜜蜂蛰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蜜蜂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标记收捕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探索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远在240年前就开始了。而我国对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有人进行了蜂王人工授精尝试,60年代取得了成功,70年代后期该项技术得到了发展,80年代以后,我国的蜂王人工授精技术己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运用于蜜蜂原种的保存繁育、培育近交系(或自交系)、杂交制种、品种提纯复壮以及遗传学等方面。
在蜜蜂人工授精育种中,确保制种的准确性,必须做好雄蜂点标记及抓捕的关健性技术。否则,将会使育种工作前功尽弃。目前国内、外都采用人工给出房雄蜂点标记,并待雄蜂性成熟时采用人工抓捕雄蜂进行蜂王人工授精。雄蜂标记时不仅开箱提脾影响蜂群正常的繁殖,而且长时间在群外给雄蜂点标记,还容易引发蜂群盗蜂,诱发各种蜂病;雄蜂没有群界性,在群外雄蜂点标记的过程中容易将其它蜂群混入的雄蜂点上标记,影响育种的严谨性,达不到科学育种的目的。由于人工给雄蜂点标记不规范,有时点在雄蜂的头部或翅膀上,影响雄蜂的爽身飞翔,导致雄蜂体质不健康,精液不充足,授精蜂王质量差。同时一张雄蜂脾要连续多次进行雄蜂标记,顶着炎炎烈日打开蜂箱或在巢门口抓捕雄蜂,可谓劳神、费时又费力。
多年来,以上弊端一直困扰着养蜂育种专家们。尤其,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而蜜蜂人授精技术仍沿用传统的方法给雄蜂标记和抓捕。长此下去,不仅培育蜂王效率低,推广的蜂王质量差,而且直接影响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养蜂是一门科学,在蜜蜂育种上应突破此瓶颈,才能更科学的育种,发挥良种优势,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养蜂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否则将会永远阻碍养蜂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标记收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授精用雄蜂标记收捕装置,包括雄蜂分离板,所述雄蜂分离板上安装有雄蜂标记装置,所述雄蜂分离板连通有雄蜂收捕装置;
所述雄蜂分离板包括通道,所述通道一端未封口,所述通道未封口的一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通道另一端一侧固定有挡板,所述通道内固定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将所述通道分隔为出行通道和入行通道,所述出行通道连通有雄蜂通道,所述入行通道与所述雄蜂收捕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雄蜂标记装置包括n型架,所述n型架内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n型架顶部底端之间固有拉簧,所述横杆一端固定有测位块,所述横杆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标记笔,所述雄蜂通道顶部开设有测位孔和标记孔,所述测位块位于所述测位孔顶部,所述标记笔位于所述标记孔顶部。
优选的,所述测位块接近雄蜂通道入口的一侧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测位块底端高于所述标记笔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雄蜂收捕装置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入行通道连通,所述连通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收捕瓶,所述第一收捕瓶两侧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固定有第二隔离栏栅。
优选的,所述分离板由第一隔离栏栅和隔离片拼接而成,所述第一隔离栏栅位于远离所述挡板的位置;
优选的,雄蜂通道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未经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蜂产品质量管理监督站、吉林省蜜蜂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通孔的球型零件专用的砂带抛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强渗型注油保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