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心脏的内窥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4685.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心脏 内窥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脏的内窥镜,包括插入头、与插入头连接的弯曲管、与弯曲管连接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插入头端部设置有取像照片元件,所述插入头内可伸缩安装有排开机构,所述排开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均安装于操作手柄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与第一控制机构连接弯曲管、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的排开机构、取像照片元件配合能够实现对心脏内部进行观察,观察效果好,对光线的通透性也比较好,适用性比较强,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心脏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人们在对心脏进行手术时通常需要借助器械来观察心脏内部情况从而进行手术及治疗,目前常用的是内窥镜,但是现有的内窥镜在使用时由于血液对光线的通透性比较差,致使内窥镜对于心脏的观察效果不佳,正常使用通常只能用于观察无血环境下的心脏内部结构,局限性很大,不能满足我们实际的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由于心脏在治疗时需要借助外在器械进行观察,但是现有的内窥镜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血液对光线的通透性比较差,容易影响对于心脏的观察效果,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心脏的内窥镜,能够将观察部位的血液暂时排开,便于后续观察及检查。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心脏的内窥镜,包括插入头、与插入头连接的弯曲管、与弯曲管连接的第一控制机构;所述插入头端部设置有取像照片元件,所述插入头内可伸缩安装有排开机构,所述排开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二控制机构均安装于操作手柄上。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排开机构包括透明柔性模、与透明柔性膜固定连接的透明罩骨架,所述透明罩骨架收容于插入头内。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弯管牵引绳、与弯管牵引绳连接的调节装置,所述弯管牵引绳的一端与弯曲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弯管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于调节装置上。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弯管牵引绳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弯曲管内两侧。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部、设置于固定部外侧的转动块,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操作手柄内且与其销轴连接,所述固定部内设有卡槽,所述弯管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卡槽中;所述转动块凸出设置于操作手柄的外侧,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滑槽供转动块转动。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与透明罩骨架连接的透明罩牵引绳、与透明罩牵引绳连接的调节拉手;所述透明罩牵引绳的一端与透明罩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透明罩牵引绳的另一端与调节拉手固定连接。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透明罩牵引绳设有两个且对称安装于透明罩骨架与调节拉手上。
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透明罩牵引绳设有偶数个且对称安装于透明罩骨架与调节拉手上。
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与第一控制机构连接弯曲管、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的排开机构、取像照片元件配合能够实现对心脏内部进行观察,观察效果好,对光线的通透性也比较好,适用性比较强,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1、排开机构包括透明柔性模、与透明柔性膜固定连接的透明罩骨架,透明罩骨架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第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透明罩骨架的伸缩,进而能够使得透明柔性膜的展开与收缩,在透明柔性膜的展开过程能够将需要观察部位的血液排开,从而形成一个暂时的密闭空间,便于观察,在此过程中通过取像照片元件能够更好地对相关部位进行观察或检查;
2、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本技术方案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弯曲从而带动其上的插入头与排开机构更准确地到达需要观察的位置,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排开机构未工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