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开合收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4079.4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时芝红;陈士星;王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芝红 |
主分类号: | A01K1/01 | 分类号: | A01K1/01;B08B1/04;B08B1/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舍 底部 隐藏 粪便 收集 装置 及其 实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开合收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牛舍主体,牛舍主体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且牛舍主体远离清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合机构,牛舍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使得外侧的推板滑动,推板滑动过程中推动牛舍主体中的粪便向一侧移动,当推板滑动至与滑板相抵时,推板推动滑板滑动,滑板通过连接杆带动横杆横向滑动,横杆通过连杆带动导板转动打开,使推板推动的粪便由导板导向落入收集槽中,从而使得可以较好的对牛粪便进行收集,且导板分隔牛舍主体与收集槽,减少粪便散发出的气味,提高牛的生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开合收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牛是一种哺乳草食性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体型粗壮,牛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较好的适应所在地气候,其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牛吃饱后会停止进食,但还会不住的反刍,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牛是素食动物,且食物范围很广,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畜牧业不断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动物性产品的需要,牛有很多种类,目前大规模养殖的主要为肉牛与奶牛。
牛舍是指用来饲养奶牛、肉牛的房子,根据南北气候条件的不同,可建造半开放牛舍、塑料暖棚牛舍等。半开放牛舍通风较好,适宜于南方地区;塑料暖棚牛舍保温效果好,比较适合冬天寒冷的北方,根据饲养牛群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役用牛舍、奶牛舍和肉用牛舍。根据牛的分群饲喂要求,可分为犊牛舍、青年牛舍、育成牛舍、成乳牛舍、产牛舍、病牛舍、公牛舍等。不同的牛舍应根据卫生防疫要求及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犊牛和青年牛可饲养在单栏或通栏中。育成牛、成乳牛、产牛、病牛可分别采用拴养或散养。公牛则应单独饲养。
常见的奶牛舍有双列对尾式和双列对头式两种,双列对尾式牛舍中间为清粪通道,两边各有一条饲料通道,其优点是挤奶和清粪都较方便,双列对头式牛舍中间为饲料通道,两边各有一条清粪通道,其优点是便于送料喂饲,在建筑施工和卫生条件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牛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
但现有的牛舍不能较好的对牛产生的粪便进行收集,牛舍内部残留的粪便使牛的生长环境较差,且现有的牛舍对收集后的粪便进行处理,未处理的粪便易产生较多致病菌,对牛的健康造成损害,牛的粪便在进行运输时,由于湿度较高,不方便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开合收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清理机构减少粪便散发出的气味,提高牛的生长环境,二次清洁装置使牛舍主体更为干净,使牛的生长环境更好,输送机构与脱水机构通过对粪便进行脱水处理,减少粪便中细菌的滋生,避免致病菌对牛的健康造成损害,且脱水后的粪便运输时湿度小,移动更为方便,打散机构通过对粪便打散,使脱水效果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牛舍底部隐藏式粪便开合收集装置,包括牛舍主体,牛舍主体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且牛舍主体远离清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合机构,牛舍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槽,且收集槽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脱水机构,且输送机构与脱水机构之间设置有同步传动机构;
清理机构包括丝杆、第一电机、推板;
牛舍主体顶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推板,牛舍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相连接。
优选的,开合机构包括有导板、横杆、连杆、弹簧、滑板、连接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芝红,未经时芝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