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童脊柱侧弯的摄片辅助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3437.X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伟;徐琳;沈凯颖;钟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3 | 代理人: | 王琰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脊柱 辅助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童脊柱侧弯的摄片辅助装置及其方法,摄片辅助装置包括数据获取部件、第一投影定位部件、光源发射部件、第二投影定位部件、提醒部件、控制部件。其优点在于,通过第一投影定位部件在被拍摄者的正对面投影标准拍摄体位形成第一投影,利用第二投影定位部件将被拍摄者的身形轮廓投影形成第二投影,被拍摄者通过第二投影是否与第一投影重合即可自行快速调整体位;利用光源发射部件发射的光源辅助被拍摄者调整体位,被拍摄者通过遮挡光源以使无光源照射于第一投影即可确认自己的体位调整正确;第一投影定位部件、第二投影定位部件以及光源发射部件的结合使用,减少调整时间,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并减少被拍摄者的辐射接收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脊柱侧弯的摄片辅助装置、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儿童颈椎病和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连年递增,长期不良的坐姿、站资、睡姿是导致脊柱发育异常的主要诱因。
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生逐年递增高达10%,打破了我们对颈椎病患病人群的固有认知。欧洲脊柱协会发表共识:正常人的头部质量5Kg,当倾斜看电子产品,通常呈60°角,由于物理杠杆作用,颈部肌肉承受5倍以上重量,会导致颈部不适、疼痛、僵硬。亦有研究表明,不良姿势包括玩手机、玩电脑,长期的学习姿势、坐位姿势、睡眠姿势、不良饮食习惯、偏食导致发育不良及外伤等是导致青少年患病的主要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给人生活带来的不便并不少。相比于成年人身体发育基本定型,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一旦遭遇颈椎病危害更甚,极有可能影响身体脊柱发育,甚至导致整体的脊柱侧弯需要手术治疗。
有研究报道:目前中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高达5.3%。脊柱侧凸早期表现有:双肩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肩胛骨一高一低,一侧胸部出现皱褶皮纹,前弯时双侧背部不对称。脊柱侧弯是多由于长期不良姿势,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导致神经肌肉力量的失平衡,使脊柱原来应有生理弯曲变成了病理弯曲,即原有的胸椎后凸变成了侧凸等,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在临床X线拍摄中经常遇到体位不正,并存在前倾的患者,极大的影响诊断结果和后期支具的定制。
目前,常见的青少年体位不正可多见于:1.头部前倾;2.双肩不平;3.双手上举不对齐。这些非脊柱自然位的表现会影响疾病诊断和后期随访。基于以上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进行临床拍摄时,一般会需要被拍摄者进行体位调整。常见的情况包括:左肩抬高一点、抬头、头向左转一点等。但是由于这次方向、角度、位置无法量化,导致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体位调整,导致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此外,随着检测时间的延长,被拍摄者所受的辐射量会增加,容易对被拍摄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儿童脊柱侧弯的摄片辅助装置、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儿童脊柱侧弯的摄片辅助装置,应用于3D全景站立位摄片装置,所述3D全景站立位摄片装置包括拍摄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部件,所述数据获取部件设置于所述拍摄室的内部和/或外部,用于获取被拍摄者的身体数据,其中,所述身体数据至少包括身高数据;
第一投影定位部件,所述第一投影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拍摄室的内部,用于将与所述身高数据相对应的标准拍摄体位投影于所述拍摄室的一侧壁,以形成第一投影;
光源发射部件,所述光源发射部件设置于所述拍摄室的侧壁,用于发射若干光源,在所述被拍摄者未位于所述拍摄室的情况下,若干所述光源对准所述第一投影的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