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733.8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8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威;朱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意广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B23D33/00;B23D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切机,其包括机座、运输模块、加热模块和切割模块;机座包括支撑板;运输模块、加热模块和切割模块依次设置在支撑板上;运输模块包括传送带组件;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器和滑动导轨;滑动导轨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加热器设置在滑动导轨处;切割模块包括切割圆盘和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驱动模块设置在支撑板,第一驱动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切割圆盘连接,切割圆盘包括若干第一通孔,若干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切割刀。通过滑动导轨和加热器的结合,操作人员能便捷地控制铝棒加热切割的长度;通过设置切割圆盘,切割圆盘的每一个通孔均可以对铝棒进行切割,使得切割效率提高;通过设置传送带组件,使得铝棒切割长度可以灵活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材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切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铝型材挤压生产中,传统的铝型材生产制造过程为:首先将铝锭熔化铸成长度在6米至8米左右的长铝棒,再用锯床将长铝棒锯切成短铝棒。然后将短铝棒排列堆放在加热炉的输送链上,入炉加热至挤压温度,最后由人工将短铝棒送入挤压机挤出型材。
现有市场上研制开发出有液压冷剪机,在室温下用液压剪床将铝棒剪切成短铝棒,再将短铝棒放在短棒加热炉内加热后挤压,该种方法克服了锯铝棒时产生锯口损失及锯片损耗,但是冷剪时铝棒的断口变形大、不平整,挤压时型材表面易出现气泡,影响型材的质量。为了解决上问题,市场上后来研制出了一种热切机,它先将长铝棒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长铝棒根据需要热剪成符合要求的短铝棒,再送入挤压机进行挤压型材,由于剪切时铝棒处于高温状态,能够减小铝棒端口的变形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铝棒的剪切质量。但是现有的热切机不能灵活地调整所切铝棒的长度,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热切机不能灵活调节切割铝棒长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切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切机,其包括机座、运输模块、加热模块和切割模块;
所述机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上表面;所述运输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切割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运输模块包括用于推动铝棒进行运动的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用于对铝棒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用于移动所述加热器的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滑动导轨处;
所述切割模块包括切割圆盘和驱动所述切割圆盘转动的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切割圆盘连接,所述切割圆盘包括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切割刀。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热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滑动导轨和加热器的结合,操作人员能便捷地控制铝棒所述加热切割的长度;通过设置切割圆盘,以切割圆盘转动的形式代替液压切割的形式,且切割圆盘的每一个通孔均可以对铝棒进行切割,使得切割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设置传送带组件,使得铝棒的加热位置被准确的运输到切割圆盘的第一通孔处进行切割,使得铝棒切割长度可以灵活的调节,有效满足了实际的生产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模块;
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模块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伸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切割圆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模块包括蜗杆轴和蜗杆套;所述切割模块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蜗杆轴和所述蜗杆套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蜗杆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蜗杆套设置在所述蜗杆轴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意广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意广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