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428.9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凤;旦增洛布;平措南加;左谷;白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A61P11/00;A61P3/04;A61K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申超平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自 环化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天然植物源碳环化合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应用,衍生物具有本申请式(1)所示结构式,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蔓菁煎煮、浓缩及干燥获得蔓菁干膏,蔓菁干膏经醇提、乙酸乙酯及乙酸乙酯‑甲醇混合溶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得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将其与3‑溴甲基‑氧杂环丁烷发生反应即可获得本申请所述衍生物,其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控,目标产物得率较高,本申请所述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抑制胰腺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不节食而减肥的目的,还具有具有优异的抗抗肺纤维化作用,能够减轻BLM诱导的肺纤维化程度,扩展了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医疗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植物源碳环化合物的再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蔓菁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干燥块根及种子,秋季块根及种子成熟时采收,味甘,性温,能祛风、生赤巴、滋补、解毒,治培根病、龙病、身体虚弱、中毒。藏药名为“妞玛”(《四部医典》),西藏通称“蔓菁”、“圆根”(或“芫根”、“元根”等)。在维吾尔族中,蔓菁又名“恰玛古”,且只指植物芜菁的块根。藏族和维吾尔族中蔓菁均有较长的药食同源的历史,维吾尔医认为芜菁味甘、辛、苦,性温,具有“开胸顺气、健胃消食、解毒”的功效,用于“胸闷腹胃胀痛、食欲不振、疮疖肿毒”等疾。而藏族中,《四部医典》:“解各种中毒症。”《八支》:“治‘培根’及‘龙’病,生‘赤巴’。”《新编藏医学》:“能解配制毒及各种中毒症。”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蔓菁具有抗缺氧、抗衰老、抗肿瘤、提高免疫等功效。
目前蔓菁的药用方式主要是用煎煮法制备蔓菁浸膏,再使用蔓菁浸膏与其他药材进行混合制药。例如用蔓菁浸膏制备藏药仁青常觉。然而现有技术中提取的蔓菁浸膏储存麻烦,容易滋生微生物,易变质,不利于储存运输及对用药量的把控,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提高蔓菁药物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使其制品便于储存运输,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外,目前蔓菁的浸膏性药用方式较为粗犷,发展蔓菁提取物及其提取物的衍生物以期达到更精确、更高效的药用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上述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旨在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且在未提供明确的证据证实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之内容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制备方法简单,过程易控,得率较高,具有优异的抑制胰腺脂肪酶活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不节食而减肥的目的。
本申请还提供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在制备抗肺纤维化制剂中的应用,所述衍生物具有优异的抗抗肺纤维化作用,能够减轻BLM诱导的肺纤维化程度,扩展了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医疗应用价值。
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阶段浸膏存在不方便运输储存、易滋生微生物、不易精确控制入药量、标准化水平低下、严重制约藏医药现代化建设等问题,本发明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藏医药标准化水平。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未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源自蔓菁的碳环化合物的衍生物,所述衍生物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