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砌体墙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162.8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滨;陈邢杰;唐践扬;顾祥林;张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钢拉索 加固 结构 砖砌体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砌体墙,包括底部基础、顶部建筑结构、设于底部基础与顶部建筑结构之间的砖砌墙体,以及设于砖砌墙体上的钢拉索加固结构;其中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多个阵列布设于砖砌墙体上的固定节点,以及依次经过多个固定节点的钢拉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钢拉索将砖砌体墙各部分紧密拉结,以水平、竖向及斜向方式拉紧加固;并通过钢拉索能有效提升砖块与砂浆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墙体的抗弯、抗剪能力,从而延缓墙体开裂,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设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砌体墙。
背景技术
砖砌体墙是我国城乡民居主要的墙体形式之一。该种墙体在服役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砌体墙由砂浆和砖块垒砌而成,砖与砂浆自身强度都比较低,因而墙体易发生破坏;其次,砖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较弱,且受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无筋砌体的抗弯、抗剪强度都很低,易发生脆性破坏,抗震性能较差;另外,从破坏形式角度分析,砌体墙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沿砂浆层的水平通缝或锯齿通缝,形成较大安全隐患。
现有的墙体加固方法种类较多,常见的加固方法有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外包型钢加固、粘贴复合材料加固、外加预应力撑杆加固等。中国专利CN202010780524.2公开了一种新型砖砌体墙加固结构,该结构包括砖砌体墙、圆形洞口、预制混凝土圆棒和高强灌浆料,圆形洞口皆是在砖砌体墙灰缝处钻取的空心孔洞,为施工便携,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圆棒尺寸较圆形洞口稍小,高强灌浆料用于填充预制混凝土圆棒和周围砖砌体墙之间缝隙。高强灌浆料使所述圆棒和砖砌体墙成为整体,且实现上下相邻层砖咬合,进而达到提高砖砌体墙抗剪强度的目的。但这种结构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缺点,不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安全高效、技术可靠的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砌体墙,并可用于解决现有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钢拉索加固结构的砖砌体墙,包括底部基础、顶部建筑结构、设于底部基础与顶部建筑结构之间的砖砌墙体,以及设于砖砌墙体上的钢拉索加固结构;
所述的钢拉索加固结构包括多个阵列布设于砖砌墙体上的固定节点,以及依次经过多个固定节点的钢拉索。
进一步地,多个固定节点阵列或交错布设于砖砌墙体上,并且所述的钢拉索沿水平、竖直及斜向依次经过多个固定节点,使得相邻4个固定节点之间的钢拉索呈“X”状”。
进一步地,多个固定节点以4行3列形式阵列布设于砖砌墙体上,且每行固定节点沿水平方向设置,每列固定节点沿竖直方向设置,
多个固定节点从左至右、由上至下依次记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第四节点、第五节点、第六节点、第七节点、第八节点、第九节点、第十节点、第十一节点、第十二节点;
所述的钢拉索一端固定于第六节点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二节点、第四节点、第八节点、第十节点、第十一节点、第七节点、第五节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第五节点、第九节点、第十一节点、第十二节点、第八节点,最终回到第六节点处并固定。
钢拉索使砖块与砂浆结合更为紧密,提高墙体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在外荷载作用下,钢拉索能够承担一定的斜向拉力,有利于延缓砌体墙的开裂。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节点包括下端嵌设于砖砌墙体内的固定套筒,以及开设于固定套筒顶端的内螺纹孔;所述的钢拉索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套筒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套筒通过提前钻孔嵌入砖砌墙体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筒上垂直于轴向开设有供钢拉索穿过的固定通孔。使用时,钢拉索可穿过固定孔或绕设于固定套筒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