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传感器接线盒的称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584.3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8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学通软件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G01G2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传感器 接线 称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传感器接线盒,包括一主板和至少一模数转换板,所述主板上焊接有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一主控单元和第一通信模块,各所述模数转换板上焊接有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主控单元和第二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分别与上位机、移动终端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还与外部的传感器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存储有唯一地址码,第一主控单元根据地址码访问指定的第二主控单元。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数字传感器接线盒的称重系统,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称重调参APP对接线盒进行功能、参数设定,接线盒能够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并转换为重量值,存储并输出至上位机。本发明具有优越的易用性、便携性及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传感器接线盒的称重系统,属于电子称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传感器数字信号采集接线盒由多组接线端子、可调电阻、数模转换模块组成。该接线盒通过信号线与称重传感器连接组成数字传感器秤台,该接线盒子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将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用户通过上位机系统读取该数字信号,上位机系统对该数字信号加以计算处理实现各种称重操作、参数设置。
使用该接线盒的称重系统存在如下问题:
1)只具备信号采集功能,并不能直接计算重量值并输出重量值或称重内码值,因此,对称重软件系统开发商不够友好,需要称重软件开发商要掌握衡器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算法、功能开发经验;
2)需要手动物理调节设备内部的可调电阻值大小,实现传感器调角、调平衡以及各传感器之间的信号误差调整,物理调节电阻方式不直观、耗时、耗力,且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操作;
3)只能通过上位机处理并查看计算处理后的称重值,无法查询每个传感器的称重内码值;
4)在某个传感器故障时,无法自动侦测接入的传感器哪一个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靠人工判断,并且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诊断出出问题的传感器,这样做耗时、费力;
5)传感器出现异常情况后,称重重量出现极大偏差,称重系统就无法使用;
6)对于已经接入接线盒的传感器,无法灵活屏蔽,若不使用必须移除的,否则同样导致称重重量出错;
7)更换上位机后,新的上位机需要人工重新设置机型数据及重新校正操作;
8)该接线盒只能通过有线连接上位机,并与上位机之间进行传感器数字信号传输,施工布线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传感器接线盒,设有第一主控单元和第二主控单元,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可作为独立的称重数据处理模块使用,独立实现对外输出重量值和称重内码值,与第三方上位机实现数据交互,具有更好的易用性、便携性及可扩展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如下:
一种数字传感器接线盒,包括一主板和至少一模数转换板,所述主板上焊接有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一主控单元和第一通信模块,各所述模数转换板上焊接有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主控单元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分别与上位机、移动终端以及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还与外部的传感器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存储有唯一地址码,所述第一主控单元根据地址码访问指定的第二主控单元。
更优地,所述第一主控单元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MCU和第一外置存储器,所述MCU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上位机、移动终端以及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MCU对模数转换板输出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将运算结果反馈至上位机和移动终端;所述MCU还接收并运行来自上位机和移动终端的指令,并将运行结果反馈至上位机和移动终端,所述MCU还向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发出指令;所述第一位置存储器存储MCU的运算结果和/或运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学通软件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来学通软件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高差基线的对流层延迟和多路径误差分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体外循环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