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马达输出轴组件自动装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395.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吉;杨永帅;张旭帆;张向阳;周恒;颜君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马达 输出 组件 自动 装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马达输出轴组件自动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带有液压马达输出轴的专用工装的环形流水线、轴承料仓、加热工装、第一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隔圈料仓、第三送料装置、锁紧螺母料仓、第四送料装置和上下料装置。本发明构成了液压马达输出轴的全自动装配流水线,降低了人力成本,解决人工加热轴承不易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输出轴自动装配装置,尤其是一种液压马达输出轴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液压马达内的一个重要部件;在装配时,需要将轴承安装在液压马达输出轴上。
目前轴承的装配大多还是人工作业,其效率很低;而现有的自动化机械只能单纯地将轴承套入液压马达输出轴。在实际生产中,轴承与液压马达输出轴之间的配合间隙很小,常常会发生轴承无法套入液压马达输出轴的情况;在轴承安装时当轴承的内径大于70mm,或是配合过盈较大的时候,一般要采用加热法,使轴承孔发生膨胀,这样安装的时候会省力省时,也避免了因施力过大而导致的轴承的损伤等。这时,还是需要工人手动对轴承进行加热处理,再将电机轴承套入液压马达输出轴。这样会降低液压马达装配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会增加液压马达或轴承座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解决人工加热轴承不易操作的问题。
提供一种能够全自动流水线式对液压马达输出轴组件进行装配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包括环形流水线及送料装置,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第一送料装置、第二送料装置、第三送料装置及第四送料装置,所述的环形流水线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承载液压马达输出轴的专用工装,所述的环形流水线上依次循环设置有若干个工位,所述的工位包括上下料工位、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及第四工位,在所述的环形流水线的转动下各所述的工位的位置相对于各所述的送料装置的位置保持不变,各所述的工位在工作状态下均停放有所述的专用工装,所述的第一送料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料仓及用于加热轴承的加热工装,所述的加热工装及所述的轴承料仓均设置在所述的第一送料装置的夹取范围内,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一侧设置有所述的加热工装,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所述的第一工位及所述的第三工位,所述的加热工装、所述的第一工位及所述的第三工位均设置在所述的第二送料装置的夹取范围内,所述的第三送料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隔圈料仓及用于安装隔圈的所述的第二工位,所述的隔圈料仓及所述的第二工位均设置于所述的第三送料装置的夹取范围内,所述的第四送料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锁紧螺母料仓及用于安装锁紧螺母的第四工位,所述的锁紧螺母料仓及所述的第四工位均设置在所述的第四送料装置的夹取范围内,所述的上下料工位设置在所述的上下料装置的夹取范围内。装置整体实现了全自动流水线装配,解决了人工加热不易操作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环形流水线包括基座、环形导轨、链条、带齿主动轮、带齿从动轮和定位装置,所述的环形导轨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带齿主动轮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带齿主动轮位于所述的环形导轨的内侧,所述的带齿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带齿从动轮位于所述的环形导轨的内侧,所述的链条与所述的带齿主动轮配合,所述的链条与所述的带齿从动轮配合,所述的链条的形状与所述的环形导轨的形状配合,所述的基座上还设置有至少五个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与所述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和上下料工位位置配合。链条根据齿的位置输送固定距离,定位精确,可以消除一般传送带带来的惯性问题。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四工位和上下料工位位置上均设置有拦截杆,所述的拦截杆与所述的专用工装配合。由于链条具备一定的弹性,在拦截时可以不对流水线进行暂停处理,其他部分系统可以继续工作以提升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3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主轴全自动数控车床
- 下一篇:一种3D复合板材表面淋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