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0776.2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福;蒋正炎;李娟;马锋;秦丹鹏;张硕;林思恒;黄丹敏;夏川伟;王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张云 |
地址: | 213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螽斯 运动 形态 模式 仿生 机器人 | ||
1.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包括躯干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主体(1)下部设有若干足部驱动机构(2),所述足部驱动机构(2)上设置有与壁面接触的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所述躯干主体(1)上设有无线接收器(3),通过无线接收器(3)接收信号并控制躯干主体(1)上若干足部驱动机构(2)相互联动,同时控制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与壁面接触或脱离,从而实现机器人攀爬或跳跃;
所述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包括连接板(461),所述连接板(461)上设有电机(462),所述连接板(461)下表面设有爪刺(463),所述连接板(461)上设有浮动支座(464),所述浮动支座(464)与连接板(461)上开设的气体腔(465)之间密封滑动式连接,所述气体腔(465)内滑动设置有挤压活塞(466),所述挤压活塞(466)与电机(462)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浮动支座(464)下端面上设有若干足垫(46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驱动机构(2)由若干前驱足部驱动机构(4)和后驱跳跃机构(5)构成,且前驱足部驱动机构(4)和后驱跳跃机构(5)均对称设置于躯干主体下部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足部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关节组件(41)、第二关节组件(42)、第三关节组件(43)、大腿杆部(44)和小腿杆部(45),所述第一关节组件(41)固定于躯干主体(1)上,且与大腿杆部(44)传动连接并能够驱动大腿杆部(44)往复偏转,所述大腿杆部(44)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关节组件(42),所述第二关节组件(42)传动连接小腿杆部(45)并能够驱动小腿杆部(45)往复偏转,所述小腿杆部(45)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关节组件(43),所述第三关节组件(43)传动连接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并能够驱动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往复偏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跳跃机构(5)包括用于保机器人在跳跃初始-接触全周期阶段均能与机器人腹部保持水平的连杆机构(51)、转动关节组件(52)和阻尼缓冲机构(53),所述转动关节组件(52)固定于躯干主体(1)侧后端,所述转动关节组件(52)传动连接连杆机构(51),所述阻尼缓冲机构(53)固定于躯干主体(1)后侧面,且与连杆机构(51)传动连接,所述足端协同附着机构(46)连接于连杆机构(51)下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51)包括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511)、第二杆(512)和第三杆(513),所述第一杆(511)的一端与第二杆(5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513)的一端和第一杆(511)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杆(513)的另一端与第二杆(512)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四杆(514)、第五杆(515)和第六杆(516),所述第四杆(514)的一端与第五杆(515)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杆(514)的另一端与第六杆(51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杆(515)的另一端与第二杆(512)铰接,所述第六杆(516)的另一端与第三杆(513)铰接,所述第四杆(514)、第五杆(515)、第六杆(516)和第五杆(515)的铰接点及第六杆(516)的铰接点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机构(53)由磁流变阻尼器(531)和功率调制电机(532)构成,其功率调制电机(532)输出端传动连接连杆机构(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螽斯运动形态的多模式仿生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组件(41)、第二关节组件(42)、第三关节组件(43)和转动关节组件(52)均为驱动电机及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齿轮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7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