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麦条纹病致病性基因Pgr07060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0713.7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司二静;王化俊;郭铭;汪军成;姚立蓉;孟亚雄;李葆春;马小乐;孙莉莎;刘海颖;祁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5/10;C12N15/8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麦 条纹病 致病性 基因 pgr07060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大麦条纹病致病性基因Pgr07060及其应用,该基因来自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大麦条纹病属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害,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主要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在世界各大麦种植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在上海、四川、浙江和江苏等长江流域地区受到严重危害。本发明通过RNA干扰技术获得Pgr07060干扰突变株,进一步提供了该基因参与调控菌株生长分化,为阐明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机理、丰富植物病原菌的基因功能、大麦抗病新防治策略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性基因Pgr0706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调控菌丝生长速率;干扰该基因可降低大麦条纹病的致病性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麦条纹病(Barley leaf stripe)属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害,主要引起大麦叶部病害。该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Deuteromycotina),是一种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原菌,在受感染的大麦植株中系统性传播,受到感染的大麦植株整株均可发病。该病原菌主要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有性阶段为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Rabenk.)Ito et Kurib.],无性阶段为禾内脐蠕孢[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ex Sch1.)Shoemaker,在自然界中常见到的是其无性阶段,有性阶段比较少见。大麦条纹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进行传播,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叶鞘和茎秆部位,大麦种子萌发时,菌丝在种皮与内颖之间或在种皮内存活,有时在种皮和蛋白质层中形成菌丝,在幼苗中建立系统感染。
本研究以大麦条纹病强致病力菌株QWC为材料,以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筛选出与大麦条纹病菌效应基因Pgr07060,并对其分离克隆,通过基因干扰的方法研究其功能,并从菌丝的形态、显微结构和致病性方面验证其相关功能,明确效应蛋白Pgr07060在大麦条纹病菌中致病性的功能机制,为阐明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机理、丰富植物病原菌的基因功能、大麦抗病新防治策略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未见大麦条纹病(麦类核腔菌)Pgr07060基因及RNA干扰该基因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麦条纹病(麦类核腔菌)致病性基因Pgr07060,以应对该病害靶标基因的需求,运用RNA干扰技术获得Pgr07060干扰突变体,并从菌丝的形态、显微结构和致病性方面验证其相关功能,明确效应基因Pgr07060在大麦条纹病菌中致病性的功能机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大麦条纹病(麦类核腔菌)致病性基因Pgr07060,该基因全长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2.一种大麦条纹病(麦类核腔菌)致病性基因Pgr07060获取方法,包括:
(1)大麦条纹病菌株的培养
制备PDA培养基:将新鲜马铃薯削皮去芽眼切成2cm2的小方块,称取重量200g,加1.2L蒸馏水煮沸20-30min,过滤去残渣,在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和17g琼脂,玻璃棒搅拌混匀,加蒸馏水定容至1L,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将4℃保存的大麦条纹病菌菌株QWC用直径为5-10mm的打孔器在边缘打取菌饼置于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7d。
(2)Pgr07060基因的克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